养虎行

驱虎不得,养虎何为。钩牙锯齿,投肉饲之。嗟虎抟噬本无时,投肉不足疗虎饥。
居之城市非虎宜,虎岂低首甘羁縻。养虎虎不知,缚虎虎岂痴。
虎将脱尔缚,食尔肉,寝尔皮。李将军死,射之者谁。
虎不养人,养虎何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养虎行》是清代诗人刘家谋创作的一首古诗,全诗通过描绘养虎的情境,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驱虎不得,养虎何为。钩牙锯齿,投肉饲之。嗟虎抟噬本无时,投肉不足疗虎饥。居之城市非虎宜,虎岂低首甘羁縻。养虎虎不知,缚虎虎岂痴。虎将脱尔缚,食尔肉,寝尔皮。李将军死,射之者谁。虎不养人,养虎何为。
  1. 创作背景
  • 刘家谋(约1750年-约1836年),字子才,号梦窗,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生平与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清代文学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养虎行》的创作,不仅是刘家谋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流露,也是当时社会环境的真实反映。
  1.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养虎行》采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养虎这一行为与现实社会进行对比,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思想内涵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诗中的“虎”不仅指真实的猛兽,更象征了那些拥有权力或资源的人,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控制或剥削他人。
  • 情感表达:通过对养虎行为的描写,诗歌传达了一种对人性贪婪和社会不公的担忧。诗中的“李将军死,射之者谁”一句,反映了作者对于无辜受害者的同情以及对不公正现象的愤怒。
  1. 文化意义:《养虎行》不仅作为文学作品存在,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也不容忽视。它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更是对人性、权力和社会正义的深刻探讨。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清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2. 现代影响
  • 《养虎行》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现代社会中,权力的滥用、资源的掠夺等现象依然存在,而这首诗则提醒人们要警惕这些潜在的危机。
  • 同时,这首诗也启发现代人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公平与正义,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养虎行》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本深刻的社会哲学书。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深刻理解到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担忧和批评精神。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警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