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自京口扬帆夜抵栖霞

一叶乘风去,青山两岸分。
峰高微碍月,岭断澹连云。
乱竹鸥群路,平沙鸟迹文。
栖霞何处是,钟磬半空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薄暮自京口扬帆夜抵栖霞》是清代诗人刘宝树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简洁的笔触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旅途的哲理思考。

诗中“一叶乘风去”描绘了一幅水墨画般的江面景色,诗人以“一叶”作为舟船的形象代表,寓意着人生的短暂与脆弱,同时通过乘风而去的动态,表现出生命的奔腾不息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紧接着,“青山两岸分”,则通过山峦的轮廓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辽阔的山水画面,象征着诗人在旅行过程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

“峰高微碍月,岭断澹连云”两句诗,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月光下的山峰与云彩,既表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神秘,又暗示了人生道路上的起伏与变迁。而“乱竹鸥群路,平沙鸟迹文”则是对旅途中所见景象的描述:乱糟糟的竹林中,成群的鸟儿在飞翔,平沙地上,鸟儿的足迹随处可见。这些生动的景象不仅为诗增添了动感,还反映了诗人在旅行中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诗的最后两句,“栖霞何处是,钟磬半空闻”,则表达了诗人对终点或归宿的迷茫和期待。这里的“栖霞”可能指的是一种超脱世俗、宁静祥和的境界,而“钟磬半空闻”则暗示了这种境界虽遥不可及,但依然存在于诗人的心中,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启示。

《薄暮自京口扬帆夜抵栖霞》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