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红鹤庵题壁

映水苔扉百尺悬,云峦烟树远钩联。
惊心桑下曾三宿,弹指天南又几年。
山色青怜春雨后,江声寒落酒樽前。
他时重问枫门路,可许经台续旧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过红鹤庵题壁》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与个人感慨相结合的古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经历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映水苔扉百尺悬,云峦烟树远钩联。
    惊心桑下曾三宿,弹指天南又几年。
    山色青怜春雨后,江声寒落酒樽前。
    他时重问枫门路,可许经台续旧缘。

  2. 诗歌解析

  • 映水苔扉百尺悬:这句描绘了红鹤庵门前的景色,百尺高悬的石门映着清澈的水波,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里的“映水”可能指的是石门在水中的影子,而“苔扉”则暗示着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沉淀。
  • 云峦烟树远钩联:形容红鹤庵周围环境的美丽与宁静。这里的“云”和“烟”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神秘的氛围,“树”则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 惊心桑下曾三宿:表达了作者在桑树下停留的深刻印象和情感体验。这里的“三宿”可能是指长时间地在桑树下停留,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无常。
  • 弹指天南又几年: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这里的“弹指”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来表达时间飞逝的感觉,而“天南”则可能指的是遥远的南方,暗示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 山色青怜春雨后:赞美春天的山色和春雨后的清新。这句诗通过对山色和春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内心的感动。
  • 江声寒落酒樽前:表现江水的寒冷和饮酒时的情境。这里的“寒落”描述了江水的温度和声音,而“酒樽前”则表明这是在品饮中感受到的,可能是在某种聚会或宴请场合。
  • 他时重问枫门路,可许经台续旧缘:表示未来某一时刻再次拜访的愿望,并期望能够继续与过去的美好记忆相连结。这句诗充满了希望和期待,表达了作者对重逢和延续友谊的向往。
  1. 诗歌鉴赏
  • 意境美:《重过红鹤庵题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超然的艺术境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述和对人生经验的深刻反思,诗人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古老的山水之间,感受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
  • 情感真挚: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思念时,情感真挚且深沉。无论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还是对往昔经历的回忆,都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深沉,使得诗歌具有了强大的感染力。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欧阳辂,字元吉,号东田,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作品以典雅、优美著称,擅长绘画和诗词创作。他的书法和画作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时代背景: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之一,文化繁荣,经济发达。这一时期的文人士大夫普遍追求高雅的文化生活,注重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在这样的背景下,欧阳辂的创作受到了时代的推崇和鼓励。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映水苔扉”、“云峦烟树”、“惊心桑下”等,都是富有画面感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内涵。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也表达了他对生命、时间和记忆的深刻思考。
  • 语言精炼:诗句简洁而富有力度,每一个词句都经过精心设计,旨在传达最准确的意义。欧阳辂的语言功底深厚,他的诗歌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不失现代诗歌的灵动,这种语言风格使得他的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重过红鹤庵题壁》通过其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功地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明代文人思想和艺术风貌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