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 秋宵独坐

谁家断续寒砧捣。冷柝敲更早。一灯风雨自孤吟。和着乱蛩声尽是商音。
催侬霜鬓添多少。人与秋同老。思量往事总萦心。五十六年匆忽到而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秋宵独坐》是清代诗人潘榕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下面将围绕这首诗词进行详细解读:

  1. 作者简介
  • 生平:潘榕(1865—1929),字荫荪,又字印僧。祖籍浙江山阴。清光绪间曾任乐厂盐大使职,后定居成都。他的词作在清末民初的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吟秋馆诗词抄》。
  • 词作特点:潘榕的词作以婉约派风格为主,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擅长通过细腻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思。
  1. 诗歌原文
  • 谁家断续寒砧捣。冷柝敲更早。一灯风雨自孤吟。和着乱蛩声尽是商音。催侬霜鬓添多少。人与秋同老。思量往事总萦心。五十六年匆忽到而今。
  1. 词句赏析
  • “谁家断续寒砧捣”:这句描绘了深夜时分断断续续传来的砧石之声,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氛围。寒砧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
  • “冷柝敲更早”:柝,即古代的一种木制敲门工具,敲击时发出的声音寒冷而有节奏感。这里的“更早”表达了对时间的感叹,也反映了诗人对夜晚的钟爱。
  • “一灯风雨自孤吟”:一盏孤灯伴随着风雨声,诗人独自吟诵,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 “和着乱蛩声尽是商音”:蛩,即蟋蟀,常在夜间发出声音。商音指的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五声音阶中的“商”,在这里可能寓意着诗人心境的悲凉或者世事的无常。
  • “催侬霜鬓添多少”:霜鬓,指因年岁增长而出现的白发,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的沧桑。
  • “人与秋同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与自然界一同经历衰老的无奈。
  • “思量往事总萦心”:往事萦心,意味着过去的记忆总是在心头挥之不去,反映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深度反思。
  • “五十六年匆忽到而今”:这句话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历程的感慨。

《虞美人·秋宵独坐》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更是一首蕴含哲理的诗。它通过对秋夜、寒砧等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