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遣闷

空阔茫无际,孤舟浩渺间。
天低云在树,风急岸移山。
客思残杯尽,秋心一榻间。
推篷看日落,惆怅蓼花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行遣闷”是一首由杜诗所创作的诗歌,其全名应为《遣闷》,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杜诗,全名杜子美(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1. 诗词原文
    地阔平沙岸,舟虚小洞房。使尘来驿道,城日避乌樯。暑雨留蒸湿,江风借夕凉。行云星隐见,叠浪月光芒。萤鉴缘帷彻,蛛丝罥鬓长。哀筝犹凭几,鸣笛竟沾裳。倚著如。

  2. 诗歌解析

  • 首联“地阔平沙岸,舟虚小洞房”,描绘了一幅辽阔无垠的沙滩和一艘孤零零的小舟的画面。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现实的无奈。
  • 颔联“使尘来驿道,城日避乌樯”,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看到尘土随着驿道而来,而城市则因为夕阳而显得更加阴暗。这些细节描写都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颈联“暑雨留蒸湿,江风借夕凉”,则是对天气变化的细致观察。暑雨让空气变得湿热,江风却带来了一丝凉爽。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自然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情绪的波动。
  • 尾联“萤鉴缘帷彻,蛛丝罥鬓长”,则是对周围环境的描绘。诗人看到萤火虫在帐幕上闪烁,蜘蛛在网上结网,这些细节都增添了夜晚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幽静和宁静。
  • 最后一句“哀筝犹凭几,鸣笛竟沾裳”,则是对音乐的描绘。诗人听到了筝声和笛声,尽管它们已经响遍全身,但仍感觉不够满足。这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遣闷》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感受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这首诗不仅是杜诗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通过阅读和欣赏《遣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