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陈寒,马蹄苦,长安梨花半飞舞。
帝京空有黄金台,平津东阁何时开。
绿杨依旧江南路,秣陵草色袍如故。
春风吹送木兰舟,秋色犹怜桃叶渡。
疏髯短鬓不解愁,黑貂时欲换羊裘。
会将对策董内史,博取乘车马少游。
徐旷侯先辈北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徐旷侯先辈北上》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谈迁所创作的一首诗。《徐旷侯先辈北上》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记录,更是通过个人的视角和情感,传达了作者对于故国的情感以及对亡国之痛的深深怀念。
诗中描绘了徐旷侯先辈北上的旅程,雁陈寒、马蹄苦、长安梨花半飞舞等意象,不仅展示了北方的自然风光,也隐喻了作者心中的孤独与艰辛。《徐旷侯先辈北上》的创作背景,是在顺治十年,作者携稿随人北上,在北京两年半的时间里,走访明代故臣,搜集明代遗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入研究,也是对故国的深情怀念和对亡国之痛的表达。
在《徐旷侯先辈北上》中,作者通过对长安的描写,表达了对帝京黄金台的遥望和对平津东阁开合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江南路的眷恋之情。这些细腻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地域的差异和历史文化的特点,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徐旷侯先辈北上》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历史色彩和文化底蕴。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将对故国的深情融入诗句,使整首诗成为了一部充满情感的历史长卷。这种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个人情感的融合,使得《徐旷侯先辈北上》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而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
《徐旷侯先辈北上》作为谈迁的一部作品,不仅是对其个人经历的真实记录,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深刻的反思和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故国深深的怀念和对亡国之痛的深刻感受,也为后人提供了一扇了解和思考历史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