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 独游莎露园

绿窗晴日浑愁度。啼莺劝我寻春去。闲过杏花时。春浓客不知。
明湖垂翠柳。绝忆蛮腰否。飞过两鸳鸯。如何不断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菩萨蛮·独游莎露园》是潘飞声所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在春日里独自一人漫步于莎露园时的愁绪与感慨。下面是对该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潘飞声(1858-1934),字兰史,号剑士、心兰、老兰,别署老剑、剑道人、说剑词人、罗浮道士、独立山人。祖籍福建省,先祖于清乾隆年间迁居广东经商,遂落籍于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他是香港《华字日报》、《实报》的主笔,也是南社的成员之一。
  1. 作品原文
    绿窗晴日浑愁度。啼莺劝我寻春去。閒过杏花时。春浓客不知。明湖垂翠柳。绝忆蛮腰否。飞过两鸳鸯。如何不断肠。

  2. 赏析

  • 意境营造: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春日画面。“绿窗晴日浑愁度”开头便奠定了一种淡淡的忧郁基调,随后通过“啼莺劝我寻春去”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对美好时光的追求,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法摆脱的无奈感伤。
  • 情景交融:词中不仅刻画了自然景观,如“明湖垂翠柳”和“飞过两鸳鸯”,还巧妙地融入了人物情感,如“绝忆蛮腰否”,通过对比自然之美与人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情感表达的深度。
  • 情感抒发:词中的“如何不断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使得词作不仅仅是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更是一次内心情感的宣泄。

《菩萨蛮·独游莎露园》不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段情感的记录和心灵的抒发。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致观察和内心感受的深刻挖掘,潘飞声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的愁绪与大自然的美巧妙融合,创作出这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