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窗晴日浑愁度。啼莺劝我寻春去。闲过杏花时。春浓客不知。
明湖垂翠柳。绝忆蛮腰否。飞过两鸳鸯。如何不断肠。
《菩萨蛮·独游莎露园》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个人情感的词作。潘飞声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春日里独自漫步的画面,同时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怀以及对春天深深的留恋。以下是对该词的具体分析:
- 作者介绍:
- 潘飞声(1858-1934),字兰史,号剑士、心兰、老兰,别署老剑、剑道人、说剑词人、罗浮道士、独立山人等。
- 潘飞声祖籍福建省,先祖于清乾隆年间迁居广东经商,遂落籍于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他与罗瘿公、曾刚甫等人共同被称为“近代岭南六大家”。
- 潘飞声擅长诗词书画,善行书,画折枝花卉。他的诗笔雄丽,时有奇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和书画家。
- 诗句原文及翻译:
- 诗句原文:
绿窗晴日浑愁度。啼莺劝我寻春去。閒过杏花时。春浓客不知。
明湖垂翠柳。绝忆蛮腰否。飞过两鸳鸯。如何不断肠。
- 译文:
绿窗前的阳光明媚,让我忍不住愁绪。黄莺在枝头欢唱,劝我去寻找春天的踪迹。我闲庭信步,走过了盛开的杏花,然而春天的气息却如此浓郁,以至于连客人都未察觉。湖面碧波荡漾,垂柳依依,翠色欲滴。我试图回忆起那些婀娜多姿的女子,但似乎已难以记起她们的身影。一对鸳鸯在空中翩翩起舞,飞过我的头顶,它们的幸福生活让我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酸楚。这无尽的相思之情,如同一条无法切断的肠子,让人难以平静。
- 注释解析:
- 绿窗晴日浑愁度:描绘了一个清晨,阳光明媚的窗户前,主人公心情沉重地度过每一个日子。这里的“愁度”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忧伤的情绪。
- 啼莺劝我寻春去:描述了黄莺的啼鸣声仿佛在劝说主人公去寻找春天的踪迹。这里的“春”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而主人公则被这种生机勃勃的氛围所吸引。
- 閒过杏花时:暗示了主人公在杏花盛开的季节里悠闲地欣赏着美景,但内心却充满了孤独和寂寞。这里的“杏花”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绽放和美丽。
- 明湖垂翠柳:描绘了湖边的景色,湖水清澈见底,岸边的垂柳轻轻摇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翠柳”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代表着青春和活力。
- 飞过两鸳鸯:通过飞翔的鸳鸯形象,表达了主人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这里的“鸳鸯”不仅是鸟类的代表,更是美好爱情的象征。
- 如何不断肠: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纠结。这里的“肠”不仅仅是身体的一部分,更是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 赏析:
- 此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执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对生命、爱情和自由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菩萨蛮·独游莎露园》不仅以其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吸引了读者,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此词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一首值得品读和珍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