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人争买。
是边城、晶球摄出,陆离冠盖。
绝域观兵夸汉使,赢得单于下拜。
想谈笑、昂头天外。
渡海当年曾击楫,斩鲸鲵、誓扫狼烟塞。
凭轼处,壮怀在。
列河禊饮壶觞载。
有佳人、买丝绣我,临风狂态。
请缨上策平生愿,换了看花西海。
只小杜、豪情未改。
自笑封侯无骨相,望云台、像绘君应待。
敲短剑,吐光彩。

金缕曲·德兵合操日

德兵合操日,姚子梁都转命车往观,柏林画工照影成图,传诵城市。都转徵诗海外,属余为之先声

图画人争买。

是边城、晶球摄出,陆离冠盖。

绝域观兵夸汉使,赢得单于下拜。

想谈笑、昂头天外。

渡海当年曾击楫,斩鲸鲵、誓扫狼烟塞。

凭轼处,壮怀在。

列河禊饮壶觞载。

有佳人、买丝绣我,临风狂态。

请缨上策平生愿,换了看花西海。

只小杜、豪情未改。

自笑封侯无骨相,望云台、像绘君应待。

敲短剑,吐光彩。

【注释】

(1)德兵合操日:指元朝与明朝联合演习的日子。

(2)都转:都指挥使的省称。命车:命令车子。

(3)柏林:地名,即今北京附近。画工:画匠。

(4)晶球:指明珠,这里借指京城。陆离:形容人多。冠盖:指官员们的冠帽和伞盖。

(5)绝域:极远之地。观兵:观看军队操练。夸汉使:夸耀汉族使臣。单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称号。下拜:表示恭敬地跪拜。

(6)想:思考。谈笑:指谈话中态度傲慢。昂头:仰着头。天外:高远的天空之上。

(7)渡海:指渡江到南方去。击楫:《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渡淮,信杖剑从之,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项王笑曰:‘天之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乃决策东归也。’”后遂以“击楫”为决心回归江南的典故。此处借指作者决心北伐中原的豪情壮志。

(8)列河:指黄河。禊饮:祭酒宴饮。壶觞:盛酒的器具。

(9)佳人:美女。丝:丝绸。绣我:指绣制衣服给我穿。

(10)看花:观赏花木。西海:指西岳华山。

(11)小杜:指杜甫,字子美。豪情:指诗人慷慨激昂的情怀。改:改变,这里指不变的意思。

(12)封侯:指被封赏做官。骨相:指骨骼相貌。

(13)云台:古迹,在洛阳。像绘君应待:指画像被悬挂在那里等待人们观看。

(14)敲短剑:比喻挥笔疾书,写出自己的诗文。吐光彩:意思是写文章能发挥光华,文采斐然。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作于隆庆元年(1567年)。当时,明王朝与蒙古族建立的俺答汗国和土蛮部建立了联盟关系,共同对抗明朝的北部边防。作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曾受朝廷委派,前往宁夏前线视察军情。这首词就是他在赴宁武前线途中所创作的。全词抒发了作者渴望恢复中原大业、收复北方失地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实现这一愿望的心情。

开头一句:“德兵合操日”,点明了题旨。德指蒙古族首领俺答,兵则指明朝边防部队。这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咏物来抒写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心。第二句交代了作者奉命前往宁夏前线观察敌情的原因。第三至六句,描绘了一幅边疆风光图,表现了作者对北疆风光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边防将士艰苦环境的关切之情。其中“绝域观兵夸汉使,赢得单于下拜”两句尤其精彩,它既写出了俺答汗对明军的敬畏之情,也表明了俺答汗愿意接受明朝的册封,从而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互市”。最后两句则是作者的豪言壮语,表明他决心要收复河山,完成统一大业。全词气势豪迈,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