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 秋夜同何杞南师过半塘桐竹圃弹琴

柴门澹月如烟,垂杨浸在轻烟里。半池荷露,一堤花影,两三船舣。今夜流云,昨宵宿雨,碧天无际。把湘帘四卷,瑶琴漫理,还乍听,疑流水。
前度城西旧寺。集词人、携尊同醉。听潮亭上,弦声浩漫,有江湖气。响散松阴,愁生焦尾,知音谁是。记回船尚有,娟娟蟾影,照人无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龙吟·秋夜同何杞南师过半塘桐竹圃弹琴’,是一首由潘飞声创作的词。此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特定场景下的心境变化和艺术追求。以下是关于这首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潘飞声(1858-1934),字兰史,号剑士、心兰、老兰,别署老剑、剑道人、说剑词人、罗浮道士、独立山人。祖籍福建省莆田县人,先祖于清乾隆年间迁居广东经商,遂落籍于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香港《华字日报》、《实报》主笔,南社成员。
  2. 创作背景:此词的创作背景是在一次秋天夜晚与何杞南大师共同在半塘桐竹圃弹琴的经历。这种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情感的词作。
  3. 诗词原文:柴门澹月如烟,垂杨浸在轻烟里。半池荷露,一堤花影,两三船舣。今夜流云,昨宵宿雨,碧天无际。把湘帘四卷,瑶琴漫理,还乍听,疑流水。前度城西旧寺。集词人、携尊同醉。 听潮亭上,弦声浩漫,有江湖气。响散松阴,愁生焦尾,知音谁是。记回船尚有,娟娟蟾影,照人无睡。
  4. 诗词赏析: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天夜晚的宁静画面。月光如烟,轻风吹拂着垂杨,半池荷叶上的露珠和堤岸上摇曳的花影映衬着夜色。作者用“柴门淡月”、“半池荷露”、“一堤花影”等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同时,通过“今夜流云”、“昨宵宿雨”,展示了天气的变化和季节的转换,增加了词作的艺术感。
  5. 艺术特色:潘飞声在这首词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例如,他通过对月光、轻风、垂杨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此外,他还通过音乐元素,如“瑶琴漫理”,来加强词作的情感色彩和音乐性。
  6. 文化价值:从文化角度来看,这首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人雅趣和审美情趣。它不仅展示了清代词坛的风采,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此外,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作,它还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机会。
  7. 教育意义:这首词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上。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诗词的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怀。
  8. 实用信息:对于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学生和研究者来说,了解并分析这首词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从词作的结构、韵律、意象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同时,也可以将这首词与其他类似的词作进行比较,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水龙吟·秋夜同何杞南师过半塘桐竹圃弹琴’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词作,也是一部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