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赠眉子

五载江南倦客,为卿销尽年华。人间离合尽天涯。玉箫吹别梦,明月落谁家。
几度妆楼讯病,风神一倍夭斜。情天那隔帐帷纱。红禅同礼忏,不分作名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 · 赠眉子》是潘飞声所作,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离别时的深情厚意。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与创作背景
  • 原文:《临江仙·赠眉子》为潘飞声所写,其中“五载江南倦客,为卿销尽年华”反映了词人在江南的长期逗留和情感消耗。“人间离合尽天涯”描绘了人间离愁别绪的无限遥远和深沉。“明月落谁家”则透露出一种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深切思念。“几度妆楼讯病,风神一倍夭斜”形容了在多次探望中,对方因疾病而愈发憔悴的情形。“红禅同礼忏,不分作名花”表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如同对待宗教仪式中的忏悔一般,无需言表。
  • 创作背景:该词是在潘飞声于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为送别从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知瀛洲(治今河北河间)途经杭州的老友钱勰(穆父)而作。当时苏轼即将离开杭州,因此以此词赠别。
  1. 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 艺术特色:《临江仙·赠眉子》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生动的画面描绘以及深刻的意境营造,展现了潘飞声的艺术才华。词中的自然景物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如“玉箫吹别梦”寓意着别离时的哀伤和思念。“红禅同礼忏”,则是将友情比作宗教的虔诚和忏悔,显示了词人对这份友谊的重视和珍视。
  • 思想内涵:通过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潘飞声的《临江仙·赠眉子》不仅传递了作者对友人深深的眷恋之情,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情感和命运的深层思考。词中“情天那隔帐帷纱”一句,暗示了情感上的隔离和障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难以逾越的情感距离。
  1. 文化影响与社会评价
  • 文化影响:潘飞声不仅是南社成员之一,还是近代著名的诗人、书画家,他的诗词书画作品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的作品在岭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现代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社会评价:潘飞声作为近代岭南六大家的一员,其诗笔雄丽,时有奇气。他在书画方面也有着卓越的成就,其作品在历史上具有很高的评价。

《临江仙·赠眉子》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也是潘飞声艺术才华的集中展现。通过对这首词的赏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到词人的情感世界及其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