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桐城至黄州道中杂诗

不是饥驱迫,中途亦可归。
传来三楚信,才解万山围。
野旷栖乌急,峰高过雁稀。
北风吾畏汝,吹作雪花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桐城至黄州道中杂诗》是明代诗人潘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不是饥驱迫,中途亦可归。
    传来三楚信,才解万山围。
    野旷栖乌急,峰高过雁稀。
    北风吾畏汝,吹作雪花飞。

  2. 作者介绍
    潘江,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字蜀藻,号木崖。他以著述自娱,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儒,不赴任。他的诗文创作丰富,有《木崖诗集》、《字学析疑》等多部作品传世。

  3.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自桐城至黄州道中杂诗》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和内心感受。诗中的“野旷”与“峰高”形成了广阔的背景与巍峨的山峰对比,展现了一种开阔而壮美的景色。同时,“栖乌”“过雁”则增添了一份静谧而又稍带凄凉的氛围。
  • 情感表达:诗中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情,既有因自然美景带来的愉悦(如“传来三楚信,才解万山围”),也有面对恶劣天气的不安(如“北风吾畏汝,吹作雪花飞”),体现了一种复杂多变的情感体验。
  • 艺术特色:作为五言律诗,其结构严谨,韵律和谐。潘江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例如对偶、排比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整首诗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通过这些自然景物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自桐城至黄州道中杂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各种景象,并通过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与心境。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移动,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旅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