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江
【注释】 筹国帑:筹集国家财政。 定军制:确定兵制。 兴学堂:设立学校。 次第:按次序、顺序。九、指九十年,即十年。 八表费经营:八方的疆土都需要经营。八表,泛指全国或各地。 立宪肇基:开始实施宪政。立宪,指实行宪政制度,建立宪政国家。肇基,开始建立基础。 鼎甲: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的状元及榜眼、探花的合称。 封疆:指封建时代对边疆地区设置的行政区划。 宰辅:辅佐君王的重臣,古代专权宰相之称。
【注释】 曾:代指张百熙的父亲。谥(shì):“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所赐的溢美之词。文正:谥号“文正”。左(yǐ):代指张百熙的母亲。光国牒:指张百熙为官清廉,有功绩而受到表彰,其母被赐给国牒(皇帝御赐的文书)。旧学宗工:指张百熙的祖父张锳,是清代著名的儒学大师。新学领袖:指张百熙的父亲张百熙,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和技术,提倡维新变法运动。学纲推究竟:指张百熙倡导的新式教育体系
还家作 我祖卜此堂,赫赫承华胄。 厥后奕绳绳,伯仲能世守。 大人既冰清,从父复兰茂。 纷吾席前荣,中道遭穷姤。 有弟虽二人,朝华皆不秀。 忆昔竹林游,惟予体独瘦。 壮者俱不存,瘦者何以寿。 自为秣陵客,莼鲈阻兵寇。 今兹返故庐,室在人非旧。 数椽幸未灰,君子居何陋。 扫径刈蓬蒿,五柳或云觏。 将种邵平瓜,杂植杨恽豆。 勉哉充闾人,慎勿惭堂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回家后的感怀之作
注释: 我行已不先,我仆常苦后。 中途雇蹇驴,并辔相左右。 听彼御者言,恻焉使心疚。 自云先朝时,世隶凤阳久。 有田不起科,岁酿烝尝酒。 不知始何年,更名曰地亩。 社长三十六,搜括到鸡狗。 累世免租税,此苦那得受。 畏彼官长威,情急举家走。 买驴获雇直,聊以谋升斗。 永痛父祖茔,北望空回首。 语罢辄欷歔,予急掩其口。 陵寝且丘墟,坟墓复何有。 生得逃征徭,死当见父母。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归家后看到家园凋零、物是人非的诗。 诗句释义: 1. 仲冬草木衰,朔风凄以厉。仲冬时节,草木凋零,朔风凛冽。 2. 游子裹衣裳,途穷始归憩。游子(在外漂泊的人)收拾行装,在路途中遇到困难时回家休息。 3. 入门坐中庭,洞开杳无际。走进家中,发现庭院空旷,没有遮蔽。 4. 荆榛药石床,瓦砾莽寒砌。庭院中的床是荆榛和石头铺成的,四周的墙壁被瓦砾覆盖。 5. 鼯鼠穿屋梁,蟏蛸隔棂翳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下面是逐句翻译: 1. 几年前泊皖江滨,握手相怜出处分。 - 几年前我们在皖江边停船休息时,我们紧紧握手,彼此安慰。 - "泊":停船休息;"皖江":指的是长江在安徽的一段,这里特指安徽境内的一条河段;"握手":表示友好;"相怜":相互同情;"分手":分别。 2. 下里声歌难和雪,茂陵词赋本凌云。 -
岁云暮矣日月除,今此不乐胡为乎? “岁月将尽,日月如梭,今天却无法快乐,为何?” 尝恐乐极悲即至,私家催负吏催租。 “我常害怕快乐到了极点就会迎来悲伤,因为家里被债主催讨,而官府又催收租税。” 往岁人家馈酒肉,今年除日相向哭。 “去年家中有人送来酒肉,今年除夕时却相对哭泣。” 荒田插禾禾无科,半饱将橐半马腹。 “荒芜的农田里插着禾苗,却只能填饱我的皮囊和马匹的肚子。” 县官苛政复诛求
注释: 1 天问楼中客:指代李研斋先生在天问楼的居住地,表达了诗人对李先生的敬仰之意。 2. 问天天岂嗔:询问上天是否因为某种原因而发怒。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求知欲。 3. 雪埋阳羡棹:描绘了一幅雪景中,阳羡湖的湖面上漂浮着船桨的景色。 4. 花梦锦官春:通过“花梦”暗示春天的到来,同时“锦官”指的是成都,暗喻了成都的美丽和繁荣。 5. 世法穷逾拙:指出世间的法则越复杂,越显得笨拙
诗句逐句释义与译文: 1. 石塘秋水致双鱼,曾道雄文似子虚。 注释:石塘的秋水里出现了两条鱼(象征性地表示消息或信息的传递),我曾说过我的文笔像西汉时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一种华丽的辞赋)。 译文:我在石塘之畔,见证了秋水的波光粼粼,仿佛是一对鱼儿在水中游动。我曾在言语中提及,我的文章气势恢宏,堪比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那种华丽而富有想象力的文字让人叹为观止。 2. 我已略知毛义志
赠李研斋先生 先朝文物尽,今日见遗民。 冰雪双蓬鬓,乾坤一葛巾。 天心难厌乱,蜀道已通秦。 百口闻犹在,谁怜乞米人。 注释: 1. 先朝:指作者所怀念的明朝。 2. 遗民:旧日的臣民或百姓。 3. 蓬鬓:白发。 4. 乾坤:天地之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首句“先朝文物尽”,意味着故国的文化遗产已经消逝殆尽。第二句“今日见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