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楼中客,问天天岂嗔。
雪埋阳羡棹,花梦锦官春。
世法穷逾拙,文章老更神。
读君新著述,肯作剧秦人。

注释:

1 天问楼中客:指代李研斋先生在天问楼的居住地,表达了诗人对李先生的敬仰之意。

  1. 问天天岂嗔:询问上天是否因为某种原因而发怒。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求知欲。
  2. 雪埋阳羡棹:描绘了一幅雪景中,阳羡湖的湖面上漂浮着船桨的景色。
  3. 花梦锦官春:通过“花梦”暗示春天的到来,同时“锦官”指的是成都,暗喻了成都的美丽和繁荣。
  4. 世法穷逾拙:指出世间的法则越复杂,越显得笨拙。
  5. 文章老更神:意味着文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有深度和魅力。
  6. 读君新著述:表示读了李先生的新的著述。
  7. 肯作剧秦人:表示愿意接受李先生的意见。

译文:

天问楼中有客人,他质疑天是否因嗔怪?
大雪覆盖了阳羡湖上,春梦似锦官城繁华。
世间法则越繁杂,越显得笨拙无章。
文章随年岁增长越发有深度,神韵愈发迷人。
阅读你新撰写的著作,愿做接受批评的良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表达了诗人对李研斋先生的尊敬和赞赏。诗人首先以“天问楼中客”开篇,展现了对李先生的尊敬之情,并以此引出接下来的疑问,表达了对天意的探究。接着,诗人描述了冬日雪景中阳羡湖的景象,以及春天花梦中锦官城的繁荣景象,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与人文环境的美好和谐。

诗人转向对世事的看法,认为世间的法则越复杂,越显得笨拙,反映了诗人对于纷扰世界的厌倦和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这种思想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人称赞李先生的文章随着年岁增长而愈发深厚有神,表达了对李先生学问的敬佩。结尾处,诗人表达了愿意接受批评、成为良民的愿望,体现了诗人谦逊的态度和对知识的追求。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和文化景观的描绘,也有对世事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