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秋水致双鱼,曾道雄文似子虚。
我已略知毛义志,人犹争诵鲁连书。
宁亲不敢贫薇蕨,玩世何妨到石渠。
此意向来无识者,君今细讨却何如。

诗句逐句释义与译文:

  1. 石塘秋水致双鱼,曾道雄文似子虚。
    注释:石塘的秋水里出现了两条鱼(象征性地表示消息或信息的传递),我曾说过我的文笔像西汉时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一种华丽的辞赋)。
    译文:我在石塘之畔,见证了秋水的波光粼粼,仿佛是一对鱼儿在水中游动。我曾在言语中提及,我的文章气势恢宏,堪比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那种华丽而富有想象力的文字让人叹为观止。

  2. 我已略知毛义志,人犹争诵鲁连书。
    注释:我已经略懂毛义(可能是指古代文人毛遂)的志向和抱负,但人们仍然争相诵读鲁仲连的故事。
    译文:虽然我对古人的志向和抱负有所了解,但人们仍然热衷于讨论鲁仲连的故事,这足以说明他的影响力。

  3. 宁亲不敢贫薇蕨,玩世何妨到石渠。
    注释:宁愿保持清贫,也不愿放弃对知识的探求(“宁亲”指宁愿亲近亲人,不追求物质财富);即使身处乱世,也不妨碍我欣赏世间的美好事物(“石渠”可能是指一个藏书的地方)。
    译文:宁愿保持朴素的生活,也不放弃对知识的探索;即使在乱世之中,也可以享受世间的美好。

  4. 此意向来无识者,君今细讨却何如。
    注释:我一直认为只有那些真正有见识的人才会理解和赏识这篇文章的意图(“无识者”指没有见识的人)。如今你仔细研究后,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
    译文:我一直认为只有那些真正有见识的人才会理解我这篇文章的意图。你经过深入的研究后,会有什么样的结论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和学识的珍视以及对时代风气的反思。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世事的态度,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那个时代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志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