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华镂笔红丝砚,澄心堂纸白于练。宫中保仪女掌书,江山如笑排鸾燕。
姊妹承恩侍李皇,提鞋刬袜事荒唐。通天一帖题昭后,初月双趺创窅娘。
烧槽琵琶暖玉柱,君王小令歌行路。别翻曲子念家山,弹绝冰弦愁日暮。
瓦官阁下黄花波,啼鸟声声帝奈何。最笑仓皇辞庙日,听来犹有教坊歌。
君不见官家恨不作词史,金粉南朝悉如此。
澄心堂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澄心堂歌》是清代诗人诸可宝创作的一首诗词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奢华与浮华。诗中不仅描绘了宫中女性的日常生活细节,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批评。
《澄心堂歌》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清朝盛世时期的宫廷生活。诗中的“青华镂笔红丝砚”以及“澄心堂纸白于练”等描写,体现了当时文人墨客所使用的文房四宝之精美与珍贵。这些细节描绘不仅显示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高度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下人们的精神世界。诗中通过对宫廷女性日常生活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当时女性地位的低下及其被压迫的处境。例如“姊妹承恩侍李皇,提鞋刬袜事荒唐”这句描述,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和无力反抗的现实。
《澄心堂歌》不仅是一首反映宫廷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其艺术成就体现在多方面的特色上。首先,诸可宝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将复杂的宫廷生活浓缩成一幕幕鲜明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其次,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江山比作“笑排鸾燕”,将宫女们的舞蹈比作“烧槽琵琶暖玉柱”,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诗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批判精神,通过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和批判,展示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澄心堂歌》作为清代诗人诸可宝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历史、思考现实的角度。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对现代社会产生积极的启发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