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膝年来学避名,无端世网忽相婴。
望门不敢同张俭,割席应知愧管宁。
两世先畴悲欲绝,一家累卵杳难明。
自怜腐草同湮没,漫说雕虫误此生。
虎林漫成四首同吴愧庵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虎林漫成四首同吴愧庵作》是清代诗人潘柽章的一组诗歌作品。这些诗作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展现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独特见解。以下是对这些作品的分析:
- 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潘柽章,字子云,号东湖,清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高远著称。
- 与吴愧庵合作:在这首诗中,“虎林漫成四首”与吴愧庵共同创作,这可能表明他们之间的艺术理念和审美追求有着某种程度的共鸣。
- 诗歌内容
- 其一: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诗中“阅历风霜祇自疑,难将身世问时宜”,描绘了诗人在复杂社会中的迷茫和困惑。
- 其二:通过对比“见说成书刑铸鼎,不闻有梦召胥靡”,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以及个人在权力面前的无奈和无力感。
- 其三:描述了春天的农村景象,“圜土初经二月春,薰风又到系维身”,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 其四: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认识,“穷愁只合吾侪事,姓氏羞为狱吏知”,表达了对于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的深刻反思。
-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潘柽章的诗歌善于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营造深邃的意境,如“圜土初经二月春,薰风又到系维身”,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语言风格:他的诗句简洁明快,既有豪放洒脱的一面,也有细腻入微的一面,如“敢望左骖归越石,还期长佩拟灵均”,既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其对古典文化的深厚底蕴。
- 思想内涵
- 对现实的批判:通过对官场和社会现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腐败现象的不满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 对自然的赞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的追求。
- 文化价值
- 历史地位:作为清代著名的诗人之一,潘柽章的诗歌在当时就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赞誉,其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 后世影响:潘柽章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和文学爱好者对他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宝库。
《虎林漫成四首同吴愧庵作》是潘柽章诗歌创作的代表之一,它不仅是清代诗词艺术的佳作,也是研究清代文人思想和生活状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