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溪小隐岩

出郭无多路,斯山遂觉深。
四时全雨色,长夏逼秋心。
野馔分僧供,残碑与客寻。
谁能容小隐,弭节愧登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贵溪小隐岩》是由清代诗人黎士弘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该诗及诗人的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黎士弘(约1626年—约1705年),字愧曾,是清朝时期福建长汀人。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以诗文而闻名,并且师从李世熊,成为其入室弟子。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文学作品广为流传。

  2. 诗歌原文:出郭无多路,斯山遂觉深。四时全雨色,长夏逼秋心。野馔分僧供,残碑与客寻。谁能容小隐,弭节愧登临。这几句诗描绘了他身处山水之间,感受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和仕途的态度。

  3. 作品鉴赏:《贵溪小隐岩》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生动地捕捉了诗人在山水之间的所感所思。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黎士弘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也揭示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贵溪小隐岩》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诗词作品,它是黎士弘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自己身份的反思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清代诗人的文化背景和创作风格。同时,它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