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建武夜行

不住因风好,能争半日程。
船灯敲石火,人语渡河声。
月上千峰立,霜深一雁鸣。
经年南北路,多半是宵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过建武夜行》是清代黎士弘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经历:黎士弘,字愧曾,清代福建长汀人,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早年师从李世熊,被尊称为入室弟子。黎士弘在顺治十一年中举人,后担任江西广信推官,并在康熙年间升任布政司参政,但最终选择归隐,在家度过了二十八年的生活,享年八十岁。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著有《托素斋诗文集》《仁恕斋笔记》《理信存稿》等作品。
  • 文学成就:黎士弘以其卓越的文学才能著称,尤其在诗歌方面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语言精炼,深受后人喜爱。
  1. 诗歌原文
  • 《舟过建武夜行》的全文如下:
    不住因风好,能争半日程。
    船灯敲石火,人语渡河声。
    月上千峰立,霜深一雁鸣。
    经年南北路,多半是宵征。
  1.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舟过建武夜行》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不住因风好,能争半日程”表达了夜晚行船时顺风而行的愉悦;“船灯敲石火,人语渡河声”则生动地刻画了船上摇曳的灯火和河对岸传来的人声。这些细节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
  • 情感表达:诗中的“月上千峰立,霜深一雁鸣”传达了一种孤寂而高远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坚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感慨。
  • 哲理思考:虽然《舟过建武夜行》并非直接涉及深刻的哲理探讨,但其所蕴含的人生哲思同样引人深思。诗中所表现的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更是一种对人生旅途的哲学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追求精神境界的人生态度。

《舟过建武夜行》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深刻内涵的诗作。它不仅展示了作者黎士弘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传递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对于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字和生动的画面,还能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