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无数

亦何累累,亦何辈辈。大者丞相尚书御史大夫章,细琐参军丞簿尉。
大笥小簏声琅琅,还想当时尽朝贵。书生白面朝典铨,夕卷黄河拥高旆。
豪奴千指坐索人,巨室高门闲过醉。一丸已堕睥睨墙,烧烛侯家方嫁妹。
楚猴虽沐冠常裂,《春秋》大义应书贼。岂有中心事主为国恩,日日雕铜分暴客。
生不足怜死不惜,阴风吹满秋灯湿。狼籍头颅杂土飞,独余废印高屋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印无数》是清代黎士弘创作的一首诗,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朝官场的浮华与腐败图景。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黎士弘(约1626—约1705),字愧曾。福建长汀人。顺治十一年举人,授江西广信推官。康熙间官至布政司参政,后乞归家居二十八年,终年八十岁,是一位颇有文学成就的诗人和官员。
  2. 诗歌内容概述:在诗歌中,“亦何累累,亦何辈辈”,通过“大”与“细”两个词组,展现了从朝廷高官到小吏的不同身份和地位;“大者丞相尚书御史大夫章,细琐参军丞簿尉”,揭示了官场中的等级森严和权力斗争;“书生白面朝典铨,夕卷黄河拥高旆。”则形象地描绘了文人墨客为了功名利禄而奋斗的场景。
  3. 社会意义:《印无数》不仅反映了清朝官场的腐败现象,还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评。诗中通过对各种人物的刻画,揭示了官场中的权谋、贪婪和不公,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问题。
  4. 艺术手法:黎士弘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生不足怜死不惜”,“狼籍头颅杂土飞”,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剧色彩和社会批判意义。这种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深度。
  5. 文化背景:在清代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官场的贪污腐败是普遍现象。《印无数》反映了这一现实,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

《印无数》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诗歌,还是黎士弘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所创作的杰作。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朝官场的运作方式及其背后的社会价值观念,从而获得对历史更全面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