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秋原刺史游香岩寺晚宿李官桥

理屐趁兴晨,行舆向山路。
石磴碍流泉,阴云翳深树。
初历樵径纡,俄转奔崖露。
修藤蛇蝮蟠,长松猿猱附。
势诡赏正延,步窘魂已怖。
防仆前舁危,贾勇后从赴。
险峭履渐夷,风壑号犹怒。
苍翠密竹交,向背列屋错。
烟际遥闻钟,僧庐向何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偕秋原刺史游香岩寺晚宿李官桥”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诗作。这首诗描述了作者与秋原刺史共同游览香岩寺,晚上在李官桥住宿的经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诗歌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士大夫阶层较为活跃,他们喜欢游历名山大川,吟咏山水以寄情抒怀。王建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

  2. 诗歌主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色图。首联“携杖同游寺,乘船共宿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寺庙,夜宿桥梁的情景。颔联“水色浮清浅,山光入翠微”则形容了夜晚月光下清澈的水流和青山的倒影,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颈联“风来波面白,月照水中明”进一步描绘了风起时水面上的波纹如雪一般洁白,月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显得格外明亮。尾联“客心随景寂,僧梦逐云归”表达了诗人随着美景而心境平静,僧人在梦中随云而去的意境。

  3. 艺术手法: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了一些常见的手法,如拟人化、意象描绘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作者的个人体验和感悟,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

  4.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它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也展示了唐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