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承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名为《马草行》。下面我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一句:“荒城斗大山之陬” - 关键词:荒城、斗山、陬 - 注释:荒城指的是边远或荒凉的城市,斗山则可能指的是与山相争斗的地方,陬是指角落或边界。 -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一幅边疆景象,可能是在描述边疆的某座城池或是其附近的景象。 第二句:“健儿十万横戈矛” - 关键词:健儿、十万、横戈矛 - 注释
【注释】 ①秋原:县名。刺史:官名,相当于太守。香岩寺:在今江西吉安境内。李官桥:在今江西永丰境,一名李家桥。②理屐:整理鞋子。趁兴:趁着兴致。③向山路:朝着山路。石磴:石制的台阶。④阴云翳深树:阴暗的云层遮住了深林。⑤初历:刚刚走过。纡:曲折。⑥修藤:缠绕的藤本植物。蛇蝮蟠:像蛇或蝮蛇一样的盘曲的山石。长松猿猱附:长着许多枝杈的松树和猿猴似的树木攀缘相依。⑦势诡:形势诡异。③前舁:前面的抬。危
【注释】 大梁:即今河南开封。杂感三:组诗中的第三首,为诗人晚年所作。 将冗成名易,恩宽受病深:把官位名望看得很容易得到,却因为皇恩浩荡而招来祸患。将,以;冗,闲散;名,名望。易,容易,轻易。恩宽,指皇帝的宽大恩泽。 烟氛何莽苍,雾雨且浸淫:烟雾弥漫,天色阴沉,连天大雨滂沱。 竖子忧方大,畸人迹漫寻:小人忧虑很大,怪人在到处搜寻足迹。竖子,小人。畸,怪异,不合常规。迹,足迹,踪迹。浸淫,连续不断
诗句释义与赏析 《酬镐仲比部》 黎承忠,清代诗人,其作品《酬镐仲比部》流传至今。本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时局的忧虑,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经典之作。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秋深数枉山中讯,劳汝殷勤问卜居:“秋深数枉山中讯,劳汝殷勤问卜居” - 秋深表示时间已经深秋,岁月流转之快让人感叹。数枉山中讯意味着频繁询问或通信,显示出作者与友人之间的密切交流
【注释】 1. 大梁:今河南开封,是唐朝的东都。杂感:即感慨时事之作。 2. 屡下勤王诏:多次发布要各地勤王的诏书。 3. 诸军自养痈:指唐军内部腐败堕落、相互勾结的情况。 4. 犒(kǎo)师:给军队送钱米、布帛等物以资其使用。 5. 行旅:旅行的人或商人。 6. 积庾(yǔ):积聚粮仓。 7. 思明:史称安禄山,原为唐将,后叛变作乱,曾一度攻占洛阳。 8. 空传裘带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香岩寺的景色,以及与李官桥的夜宿。 丛篁蔽群木,万山围一寺:形容香岩寺周围有密集的竹林,环绕着一座寺庙。 出险天忽开,入宇势顿异:形容进入寺庙后,周围的环境突然开阔起来,景色大变。 朴野见雏僧,庨豁登初地:描述看到一些简陋但充满生机的僧人,登上高台时感受到一种开阔的感觉。 开创肇有唐,兵气毁近代:提到寺庙在唐代创立,但后来因战争破坏,成为现代的样子。 缅维一行高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然后给出译文,并附上注释和赏析。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孤塔平悬郭,危楼上切云。 - 翻译: 孤立的塔从城墙上悬挂,高耸入云。 - 注释: “孤塔”指的是城市中一座孤独的塔楼;“平悬”形容塔楼位置较低,几乎与地面平行;“郭”通常指代城郭或城墙;“危楼上切云”描绘了塔楼的地理位置及其与天空相接的高度。 - 赏析: 诗人通过描述塔楼的位置和高度
注释: - “初见燕” 指春天燕子初次出现。 - “兵甲三春满”,意思是春天来临,战甲已经布满了整个战场。 - “经年海上归”,意味着经过一年的漂泊,终于回到了大海。 - “未依新画栋”,指的是还未找到合适的栖息之处,仍然依靠旧有的建筑。 - “还认旧柴扉”,指的是还在寻找熟悉的门扉。 - “雨细窥帘入”,意思是在雨中观察,希望能找到进入的机会。 - “泥融掠水飞”,意思是雨水融化,水波荡漾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香岩寺晚宿的诗。首句“虽探香岩奇”表达了诗人虽然游览了香岩寺,但并未完全领略到它的神奇之处。次句“未历白崖妙”则表示诗人尚未真正体验到白崖的奇妙美景。接下来的几句则描述了香岩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远瀑散惊响,长林霭余照。”这句诗描绘了香岩寺周围壮观的自然景观。远处的瀑布声如雷贯耳,给人以震撼;而长林中的雾气则弥漫着,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入冬石骨青,向晚江云烧
【注释】 岳:指泰山。虞裳,名不详。《新唐书》本传称其“性简靖”,“善琴棋,尤长于诗”。吹台: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 【译文】 山气、河水声接天而来,遥凭秋色饮一杯酒。 当年聚会的友人已散,公卿门下的高才子思慕不已。 世道清明交往有名望,仕途困窘怀抱无人倾诉。 凭君不要把登高处的眼泪洒落,这个地方重阳节还能几回欢聚?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古怀人的七言律诗。诗人借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