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逢徐灵胎

相值东峰下,相看鬓欲霜。
年华共流转,意气独飞扬。
四座惊瞻顾,连城且蕴藏。
如余空说剑,无路扫欃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山逢徐灵胎》是清代诗人薛雪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薛雪,字生白,号一瓢,江苏吴县人,他是乾隆初年的举人,但并未中选。他从小学习诗歌,曾在叶燮门下学习,并且擅长画兰和拳勇。除了在诗词和医学方面的成就外,薛雪还以其医案与叶天士、缪遵义合刻,被世人称道《三家医案合刻》。
  2. 诗歌原文
    相值东峰下,相看鬓欲霜。
    年华共流转,意气独飞扬。
    四座惊瞻顾,连城且蕴藏。
    如余空说剑,无路扫欃枪。
  3. 诗意解析:薛雪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物形象,他站在东山之下,与友人徐灵胎相遇,两人相见时都看到了对方的鬓角已经泛白。他们一同欣赏着周围的景色,感受着岁月的流转。然而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彼此的意气风发,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们脚下。周围的人都对他们感到震惊和敬畏,而诗人则感慨于自己曾经的辉煌如今已无处可寻。最后一句“如余空说剑,无路扫欃枪”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失落感,意味着他的才华和抱负在现实面前显得渺小。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命运的深刻感悟。

《东山逢徐灵胎》不仅是一首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更是薛雪个人经历和哲学思考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还能从中体会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