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冬月国难不平又咏二首

希望和平不见和,无人能唱太平歌。
双方让步调停易,战争延长唤奈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卯冬月国难不平又咏二首”是明代文人张溥的作品,出自他的《七录斋集》卷六。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国家危难之际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他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的第一句“己卯冬月国难平”,直接点明了创作的时间背景,即农历己卯年冬天。这个时间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明朝面临着外敌入侵的压力,国难深重。

第二句“国难不平”则揭示了作者的创作动机。这里的“国难”指的是国家的危难,而“不平”则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危难时期的不满和担忧。他认为国家的危难并非完全是外部势力造成的,而是内部腐败、政治黑暗等因素导致的。

第三句“又咏二首”表明了作品的形式。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这种形式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第四句“天意从来高难问,人情自古浅难论。”则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天意和人情的看法。他认为天意高远,难以用言语来表达;而人情却相对肤浅,容易陷入偏见和误解。在这里,作者似乎在暗示国家的命运并非完全取决于外部力量,而是受到人性的影响。

第五句“只愿辽东血战死,中原无恙为君恩。”则是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深刻认识。这里,作者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付出生命代价的决心。他希望在辽东地区与敌人血战到底,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和平稳定的期待,希望自己的牺牲能够换来国家的安宁。

“己卯冬月国难不平又咏二首”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在国家危难之际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他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深刻思考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历史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