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船行

永嘉城头角声咽,大星坠地光不灭。白头老母望儿归,不见桐船泪垂血。
桐船轻疾如游龙,将军百战多威风。不知乃由阿母训,不杀贼归母须愠。
桐船昨出时,别母换征衣。只言儿向闽中去,那知陷入鲸鲲围。
鲸鲲日伏台澎侧,闽中将吏谁敢击。幕府闻得桐船来,火急军书催赴敌。
将军之来非出师,国家有事安得辞。贻书中丞誓必死,要令大节千秋知。
天茫茫,波浩浩,吹桐船,落贼岛。矢石既尽壮士亡,将军挺立神不挠。
大呼狂贼速杀我,群丑投戈拥公坐。抉伤且学鲁臧坚,捐躯夙志今朝果。
圣主酬忠礼数全,可怜谰语尚纷然。果然不出将军料,诬作哥舒语浪传。
有卒潜逃自贼垒,自言亲见将军死。话到蛟龙食魄时,阿母闻之悲不止。
母勿哭,母教儿杀贼,儿死身不辱。桐船虽败鬼犹雄,森森直节谁能同,便是龙门百尺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桐船行》是南北朝时期的萧纶所作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姿多彩的时期,文化繁荣,文学成就斐然。《桐船行》作为这一时期的作品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也为后世所推崇。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桐船行》进行深入分析:

  1. 作者背景与作品风格
  • 萧纶简介:萧纶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人,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都值得深入研究。据资料显示,萧纶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具体时间不详,但其文学成就在当时已有显著影响。
  • 作品风格与主题:《桐船行》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战争中的悲壮场景,通过对战场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
  1. 文学价值与社会背景
  • 历史价值:《桐船行》作为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为我们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军事动态和文化风貌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以及社会动荡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 文化影响:尽管身处乱世,但《桐船行》中的情感表达却格外真挚感人,其艺术造诣也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认可。这种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使得《桐船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被后人不断传颂和效仿。
  1. 文学技巧与创作手法
  • 诗歌结构:《桐船行》在诗歌结构上采用了较为传统的四言或七言形式,这种结构在古代诗歌中较为常见,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得诗歌语言丰富多彩,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桐船行》不仅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一文学作品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文化氛围以及人们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