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竹溪寺

千竿缘竹一湾溪,掩映禅房绕曲堤。
烟湿翠园花隐隐,云深碧涧草萋萋。
无营只觉幽怀旷,自在惟闻好鸟啼。
清磬数声人去也,咏归还过画桥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春游竹溪寺》是一首清代的七言律诗,由清人卢九围所作。此诗描绘了春日里诗人游览竹溪寺的景色与心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对内心感受的直接抒发,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卢九围在诗作中以“千竿缘竹一湾溪”开篇,形象地勾勒出竹溪寺周边的自然风光。他通过对绿竹、曲河、翠园等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秀美的图景。诗句“烟湿翠园花隐隐,云深碧涧草萋萋”,通过色彩的运用,将烟雨朦胧中的绿意盎然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生动的描绘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环境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禅宗修行生活的向往,“无营只觉幽怀旷,自在惟闻好鸟啼”这两句,既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修行境界,也展示了他对自然万物的深刻体悟。这种心境的表达,不仅揭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在追求精神自由过程中的内心状态。

诗人对寺庙中清磬的声音和僧人的禅修生活也有细致的描绘。“清磬数声人去也,咏归还过画桥西”这两句,不仅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之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传统禅宗文化的敬仰之情。这种情感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整首诗歌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春游竹溪寺》不仅是一篇优美的自然风景描写诗,更是一部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杰作。它通过精细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成功地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以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古代文人生活情趣和文化风貌的重要窗口,值得后人细细品读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