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已是劫灰残,欲觅逃名七里滩。
谁篡鸿飞高冥冥,休歌牛角夜漫漫。
骑驴自称襄阳帽,漉酒长欹栗里冠。
千树芦花数行雁,天涯寒月许同看。
湘灵侄见示十月杂感,依韵和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湘灵侄见示十月杂感,依韵和答》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诗人在湖南任刺史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于时世的感慨及个人的志向和抱负。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全诗共八句,每四句为一组,每组都围绕“秋”字展开。这种形式称为“对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法,通过对称、排比的句式来增强语言的音乐性和表达力。
首联“自古逢秋悲寂寥”,开篇即点出秋日的萧瑟之感。接着第二联“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用对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独特看法,认为秋天胜过春天。接下来的第三联“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描绘了一幅鹤鸟凌空飞翔的画面,象征着诗人高远的诗意与抱负。第四联“渔舟唱晚响穷发”则转换了视角,描绘了傍晚时分渔船在江水中的歌声,表现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田园生活。最后一句“烟销日出不见人”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以夕阳西下、烟消云散的景象收尾,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刘禹锡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态度。他不仅感叹自然的变化,更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