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清明无客不思家

远隔家乡久,悠悠乱我思。
况当佳节至,更觉客心悲。
泛梗怜飘泊,飞蓬怅别离。
魂销沽酒市,肠断卖花时。
风雨鱼书寂,关山蝶梦驰。
萍踪千里外,屈指计归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清明无客不思家》是晚清诗人赖世贞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下面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赋得清明无客不思家》的创作时间为晚清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赖世贞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创作出了这首表达离愁别绪的五言排律诗。
  2. 诗歌原文:远隔家乡久,悠悠乱我思。况当佳节至,更觉客心悲。泛梗怜飘泊,飞蓬怅别离。魂销沽酒市,肠断卖花时。风雨鱼书寂,关山蝶梦驰。萍踪千里外,屈指计归期。
  3. 诗歌鉴赏: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亲人的深情牵挂。诗中的“无客不思家”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体验。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4. 艺术特色:赖世贞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作多采用五言排律的形式,注重音韵的和谐与美感。这首诗在形式上严谨而富有变化,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精湛的诗歌技艺和深邃的审美情趣。
  5. 文化价值:《赋得清明无客不思家》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作为清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对于研究晚清时期的诗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赖世贞的《赋得清明无客不思家》不仅是一首诗歌佳作,更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亲人的眷恋之心,是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