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潋滟波纹微,樯乌瑟缩冻不飞。
舟中小奚见未见,以手笑指江豚肥。
行年十八初渡此,欲纪往躅皆依稀。
南人北去走燕市,大抵多坐寒与饥。
我今已耄复问渡,焦裴揖我开丹扉。
渔舟竞挽自高下,导我出入浮晴霏。
须臾亲知下瓜步,欢然款洽谭成围。
殷勤相视各一笑,笑我白发犹行衣。
堤防津吏有慧眼,要识紫气来相鞿。
家儿携孙昨送我,期我十日行东归。
渡江次昌黎山石诗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渡江次昌黎山石诗韵》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描写了杜甫渡江西下途中,登上湖北黄州东面山中的石城寺,凭吊白居易在黄州任刺史时所作《题石城精舍》。
首联“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以“楚人”点题,并紧扣“哀”,为一、二句。“悲”字是全诗之眼,也是作者感情的重心所在。这一句既是对屈原的赞颂,又是对白居易的怀念。“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忠而被谤,信而见疑,……竟沉江而亡。”这是《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的有关屈原的故事。这里说:“楚人”,即指楚国人民;“悲”者,哀悼之意。屈原在楚国被排挤、放逐之后,投汨罗江而死,其精神可与日月同光、共河山不朽。
颔联“南宾旧属楚,白守必怀土。”这两句紧承首联而来,从空间转换,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白居易当年在黄州任职时的壮丽图画。“南宾”,即今湖南岳阳一带,是白居易的故乡;“白守”,指白居易当时在黄州刺史任上。“必怀土”三字,表明白居易思念故乡之情切,情真意切。
颈联“江汉思归客,君才尔试翻。”诗人把目光转向江汉地区,写自己想到长江、汉水流域去的情怀。这两句既写景又抒情,既实写又虚写,既写眼前实境,又写想象中之景。“君”“吾”二字,将诗人与白居易紧紧联系在一起。诗人自谓“我”之思归,正像江水东流,永无停息,而友人的才华则足以使长江、汉水为之翻涌。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长江、汉水拟人化,生动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对白居易的怀念。
尾联“忆与夫子别,曾不各自怜。”尾联是回忆与白居易分别的情景。“忆与夫子别”三字,表明诗人对与白居易分别的感慨。“夫子”指白居易。“曾不”二字写出两人分手时的情景。他们虽然分别已久,但在诗人的心目中,彼此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因此而有所变化。
此诗语言朴实自然,风格沉雄顿挫,感情真挚深沉。它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