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潋滟波纹微,樯乌瑟缩冻不飞。
舟中小奚见未见,以手笑指江豚肥。
行年十八初渡此,欲纪往躅皆依稀。
南人北去走燕市,大抵多坐寒与饥。
我今已耄复问渡,焦裴揖我开丹扉。
渔舟竞挽自高下,导我出入浮晴霏。
须臾亲知下瓜步,欢然款洽谭成围。
殷勤相视各一笑,笑我白发犹行衣。
堤防津吏有慧眼,要识紫气来相鞿。
家儿携孙昨送我,期我十日行东归。

【注释】

渡江次昌黎山石诗韵:我到江边去渡口,顺便写首诗。

寒江潋滟波纹微,樯乌瑟缩冻不飞。

江水清澈,波纹细长而微弯;船只在风中抖动,鸟雀鸣叫声低沉颤抖。

舟中小奚见未见,以手笑指江豚肥。

小船里的小孩看到江豚,伸手指着说它又肥又大。

行年十八初渡此,欲纪往躅皆依稀。

我十八岁时第一次来到这里,想记下当时的情况都模糊不清了。

南人北去走燕市,大抵多坐寒与饥。

南方人到北方的集市上卖东西,大都因为天气寒冷和饥饿才这样做。

我今已耄复问渡,焦裴揖我开丹扉。

现在我已经老了,再想问船夫渡河的事情。船夫笑着为我打开船舱的门。

渔舟竞挽自高下,导我出入浮晴霏。

渔舟争相拉我进入船舱,让我在晴朗的天空里漂浮。

须臾亲知下瓜步,欢然款洽谭成围。

片刻后亲朋知道我到了,大家高兴地交谈起来,围坐在我周围。

殷勤相视各一笑,笑我白发犹行衣。

他们互相看着微笑,说我的头发又白又旧还穿着衣服。

堤防津吏有慧眼,要识紫气来相鞿。

堤防上的官吏有一双慧眼,认出了天上紫气降临的样子。

家儿携孙昨送我,期我十日行东归。

家中的孩子昨天送来我,约定我十天后再回东方。

【赏析】

此为作者晚年渡江之作。诗中描绘了江南江北的自然景色、人物情态以及作者自己的处境。全诗以“渡江”为主线,通过不同人物的言行举止,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江北的深切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老病死的感慨。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渡江之作。诗人通过对江南江北自然景色、人物情态以及自己处境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既有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又有江北人民的艰辛生活;既有作者自己的感慨,也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诗的前四句写江南景色,以“寒江”“潋滟”“樯乌”“瑟缩”等词语营造了一幅清冷宁静的画面,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片静谧美丽的江南水乡。接着,诗人转向江北,描述了江北人民艰苦的生活状况:“大抵多坐寒与饥。”这里既反映了北方的严寒气候,也暗示了战争带来的动荡不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五至八句则写作者本人的处境。“我今已耄复问渡”,诗人感叹自己已经到了晚年,却还要渡江;“焦裴揖我开丹扉”,船夫热情地为作者打开了船舱的门,让作者能够顺利地渡过江面。这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船夫的感激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乐观对待。

最后四句则是诗人对江南江北的深情怀念和祝福。诗人回忆起曾经陪伴自己度过艰难岁月的家人和朋友,表达出对他们深深的思念和感谢之情:“家儿携孙昨送我”,家人和孩子昨天送别了自己;“期我十日行东归”,期待自己十天后再回到江东家乡。这里的“东归”不仅仅是指回到江东老家,更是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江北的自然景色、人物情态以及自己的处境,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老病死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