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应曲题倚石美人图

可是相思难遣。可是寻芳犹懒。无语倚云根。只觉佩环声颤。
凝盼。凝盼。却把绣苔偎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转应曲题倚石美人图》是一首描绘相思之情的词作,由清代诗人钱斐仲创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钱斐仲,字餐霞,是秀水人,也是候选训导德清戚士元室的后人。他的工诗词,著有词话一卷。
  2. 词作原文:《转应曲·题倚石美人图》原文如下:“可是相思难遣。可是寻芳犹懒。无语倚云根。只觉佩环声颤。凝盼。凝盼。却把绣苔偎暖。”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矛盾情感。
  3. 情感表达:诗中的“可是相思难遣”和“可是寻芳犹懒”,反映了诗人在相思与追求美好事物之间的纠结;而“无语倚云根”和“只觉佩环声颤”,则描绘了诗人在等待和期盼中的微妙心理感受。这种情感上的冲突和矛盾,使得这首诗显得更为深刻和动人。
  4. 艺术风格:此词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词手法,如拟人化的使用、抒情与叙事的结合等,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倚云根”、“绣苔”),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5. 文化意义:从文化角度看,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他们身处一个动荡的年代,既受到传统道德观念的约束,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变迁,因此常常在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找平衡。

《转应曲·题倚石美人图》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它不仅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