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柔丝漾。被东风、烟拖雨曳,锁成万丈。转绿回黄匀染就,垂遍三春陌上。更谱得、新翻花样。线脚分明浮水面,只鸳鸯、绣出从人仿。日色映,紫丝障。
深闺莫倚楼头望。记长条同心曾绾,几时重放。金线年年辛苦压,只是这般情况。渐散作、吴绵飘荡。待得穿针时节近,早乱丝、憔悴添惆怅。系不住,青春鞅。
金缕曲 · 柳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所询问的作品《金缕曲·柳线》是清代文学家钱湘的一首词。这首作品以其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世间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
《金缕曲·柳线》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春天柳树美丽形态的赞美,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层情感体验。该词不仅描绘了柳线的柔美,更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怀旧情感以及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从结构角度来看,钱湘巧妙地运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手法,使得整首词层次分明,富有韵律感。例如,“一缕柔丝漾”一句,便为全词定下了抒情基调,随后的内容层层推进,逐渐展开,直至最后的情感升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线索。
从修辞技巧上分析,《金缕曲·柳线》中大量使用了比喻和象征,如将柳线比喻为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线脚”,象征着人们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希望,期待未来的美好。此外,通过对柳线的细致描绘,词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的形象,使读者能在心中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词中的意象选择极具象征意义。柳线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赋予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象征意义。而词中所描绘的柳线,不仅具有物理形态的美,更蕴含着作者对生命力和美好未来的无限期待和赞美。
从情感表达来看,《金缕曲·柳线》充满了深情与感慨。词人通过对柳线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留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词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思考与感悟。
《金缕曲·柳线》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更是一次深入心灵的艺术享受。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从诗歌的形式、内容还是情感表达方面,它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