詄荡天门望倚松,逶迤柱下羡犹龙。
河山勃碣趋都会,齐鲁阴阳画岱宗。
祖道雨回苍水节,仙坛晴启白云封。
遥知岳顶千峰夜,侧听鲸铿梦省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詄荡天门望倚松,逶迤柱下羡犹龙。
河山勃碣趋都会,齐鲁阴阳画岱宗。
祖道雨回苍水节,仙坛晴启白云封。
遥知岳顶千峰夜,侧听鲸铿梦省钟。
《奉和李大夫入觐归途登岱之作》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泰山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仕途升迁的向往和憧憬。诗的开头两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面:高耸入云的天门山发出悠长的啸声,万里之遥传来清凉的风。
李白用“玉泉清且浅,石壁绿而坚”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泰山的神奇美丽。他以泉水为喻,赞美了泰山清澈见底、源远流长的特点;同时,又以石头为比,赞叹了泰山苍翠欲滴、坚硬不摧的精神。
李白转向对泰山的人文景观进行描绘,“我来何许及,采药不逢真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中的迷茫与困惑。他感叹自己来到这里却未曾遇到真正的高人,无法得到指点与帮助。
在最后一句“愿随夫子骑日月,长作青云友。”中,李白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他希望能够像孔子那样骑上日月,成为一位永恒的智者,与日月同辉,永葆青春。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泰山的自然之美,又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它不仅是一篇描写泰山风光的佳作,更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