詄荡天门望倚松,逶迤柱下羡犹龙。
河山勃碣趋都会,齐鲁阴阳画岱宗。
祖道雨回苍水节,仙坛晴启白云封。
遥知岳顶千峰夜,侧听鲸铿梦省钟。
【译文】
在天门山仰望松树,沿着柱下石阶羡慕犹龙。
河山雄伟奔向京都,齐鲁两州阴阳分界画岱宗。
祖道雨停苍水节日,仙坛晴天开启白云宫。
遥知岳顶千峰夜,侧听鲸铿梦省钟。
【注释】
奉和李大夫入觐归途登岱之作:这是一首咏泰山的诗。李大夫,即唐玄宗时著名政治家、诗人兼书法家李适之。入觐:指入朝拜见皇帝。这句说,李适之入朝拜见皇帝后归来,作者作这首诗以相赠。
詄荡(xiāndàng)天门:指泰山。詄:古同“藐”,轻视、高傲的意思。荡:动荡、摇动的意思。这里是形容泰山巍峨耸立的样子。天门:泰山的一个峰名。汉扬雄《甘泉赋》“凌天门而越玉阶”句,是此词典故之一。
倚松:指登山。杜甫《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句,是此词典故之二。
逶迤(wēilǐ):曲折连绵不断的样子。犹龙:比喻有才能的人。
碣:山名,位于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齐鲁:指山东地区。
苍水节:指农历五月五日的端午节。
仙坛:指泰山上建有仙人祠庙的地方。
鲸铿:大鲸发出的声音。这里指泰山上的瀑布声。鲸:鲸鱼,这里借指瀑布。铿:声音响亮的样子。
梦省钟:指梦中听到报时的钟声。省:通“醒”。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当时诗人正任监察御史,因受权臣李林甫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此诗是诗人在奉和李大夫入觐归途登岱时所作。
首联写登临泰山所见。诗人登上泰山主峰,极目远眺,只见群峰起伏,云雾缭绕。这“詄荡天门”一句,既形容泰山巍峨高大,又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倚松”,指登山,点明题意。
颔联写诗人对泰山的仰慕之情。他看到泰山脚下的齐鲁两州分界线,不禁想到古代贤人如孔子等都曾在这里讲学。这一联与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中“鲁门郁郁生清风,海色空阔起白波”两句意境相近。
颈联写诗人观览泰山景色的感受。诗人来到泰山的南麓,看到了壮观的黄河和长江汇合的景色;登上山顶,又见到了壮丽的山景。诗人赞叹不已,于是写了这首诗。
尾联写诗人在泰山顶峰所闻所见。诗人想象自己站在山顶上,听到了瀑布轰鸣的响声,仿佛从梦中醒来一般。这一句描绘了诗人登顶时的兴奋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诗人通过对泰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