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淡水草舍对竹

草庐亦已陋,有竹便堪留。
疏处可通月,寒时易感秋。
烦嚣入夜静,空翠一庭流。
羡尔多高致,悠然学子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淡水草舍对竹》是一首清代诗人钱元煌创作的古诗。下面将从诗的原文、翻译、赏析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原文
  • 草庐亦已陋,有竹便堪留。
  • 疏处可通月,寒时易感秋。
  • 烦嚣入夜静,空翠一庭流。
  1. 翻译
  • 草屋简陋,只要有竹子,就足以留下。
  • 竹子疏朗的地方可以透过月光,寒冷的时候更容易感到秋天的凉意。
  • 夜晚的喧嚣声消失,庭院中一片宁静,只有竹子的影子在流动。
  1. 赏析
  • 艺术手法:《宿淡水草舍对竹》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清新淡雅的意境,通过描写竹子与环境的和谐相处,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人生理想。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子在月光下的景象,以及它在寒冷季节给人带来的安慰,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意象运用:诗中的“疏处可通月”和“寒时易感秋”等意象,不仅形象生动,还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宿淡水草舍对竹》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画,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