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庐亦已陋,有竹便堪留。
疏处可通月,寒时易感秋。
烦嚣入夜静,空翠一庭流。
羡尔多高致,悠然学子猷。
诗句释义与赏析
- 草庐亦已陋,有竹便堪留。
- 注释:简陋的草庐因有了竹子就足以留下。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对自然环境中简约而不失雅致生活方式的向往。竹子作为自然界中的高洁象征,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展现,为简单甚至贫瘠的环境增添了一份清新和生机。
- 疏处可通月,寒时易感秋。
- 注释:竹林之间空气流通,可以望见月光;寒冷时更容易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 赏析:此句描绘了竹子特有的通透性和适应性。在月光下,竹林显得格外明亮和宁静,而当天气转凉时,竹子也能更好地抵御外界寒冷,体现了竹子坚韧不拔的特性。
- 烦嚣入夜静,空翠一庭流。
- 注释:夜晚的喧嚣被隔绝在外,只剩下竹林带来的宁静和空翠。
- 赏析:通过对比夜晚的喧嚣与白天竹林的幽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向往。同时“空翠一庭流”描绘了竹子在夜晚散发出的清雅气息,营造出一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氛围。
- 羡尔多高致,悠然学子猷。
- 注释:羡慕你拥有如此高雅的情操和悠闲的生活态度。
- 赏析:这句话是对竹子高洁情操的一种赞赏,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是一种难得的品质。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竹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人生态度。通过对竹子特性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