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擞衣襟马上尘,浔阳相见若为宾。
江明楼堞无兵革,山落村墟少逸沦。
晓日凉风青雀舫,郡曹小吏绿杨津。
沙鸥欲下翩还起,惊怪相须似故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抖擞衣襟马上尘,浔阳相见若为宾。
江明楼堞无兵革,山落村墟少逸沦。
晓日凉风青雀舫,郡曹小吏绿杨津。
沙鸥欲下翩还起,惊怪相须似故人。
《渡浔阳江》是清代诗人王士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无奈的哲思。
王士禛,字子真,又号阮亭,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他的诗歌创作深受“神韵说”影响,被推为当时诗坛领袖人物之一,著有《带经堂全集》。王士禛在仕途中曾因事被革职,其文学成就与政治生涯的起伏形成鲜明对比。
《渡浔阳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王士禛晚年,他在浔阳江头徘徊时,内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诗中不仅描绘了长江的壮阔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深刻感慨。诗中“雪迷宗炳宅,兴发庾公楼”等句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遗迹的凭吊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沉思。
整首《渡浔阳江》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沧桑巧妙融合,呈现出一种超越时间的文化美感。王士禛通过这种古典诗词的形式,传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历史乃至时代的深刻认识和感悟。
《渡浔阳江》不仅仅是一首诗文,更是王士禛对于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一次深刻实践,体现了诗人在个人情感表达与历史文化思考之间达到了高度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