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崖秋柳小景

刻露巉岩山骨愁,两株风柳曳残秋。
分明一段荒寒景,今日钟山古石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石崖秋柳小景》是明代诗人钱谦益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尚湖、牧斋、蒙叟等。常熟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题石崖秋柳小景》是他于明末清初所作,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和独特见解。
  1. 诗歌原文
    刻露巉岩山骨愁,两株风柳曳残秋。分明一段荒寒景,今日钟山古石头。

  2. 诗歌鉴赏与分析

  • 主题内容:诗中“刻露巉岩”形容岩石的险峻和突兀,而“风柳曳残秋”则描绘了秋风中柳树摇曳的景象,两者结合展现了一种凄美的秋日景色。最后一句“今日钟山古石头”则是点明地点,呼应前文,强化了秋天萧瑟的氛围。
  • 艺术特色:该诗采用对比和拟人的手法,通过“山骨愁”、“两株风柳”等词汇,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寂感。同时,“荒寒景”和“今日钟山古石头”的描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历史沧桑的感叹。

在阅读《题石崖秋柳小景》时,不难发现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涵和审美价值。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摹,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同时,此诗也展示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创作风格,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文学资源。

《题石崖秋柳小景》不仅作为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流传于世,更因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被后世多次引用和研究。它不仅是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文本,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文人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