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英重门昼不开,白麻黄阁飞尘埃。中条山人叫阍哭,金吾老将声如雷。
苏州宰相忠州死,天道宁论乃如此。千年遗榇归不归,两地孤坟竟谁是。
人言稿葬留忠州,又云徵还返故丘。图经聚讼故老哄,争此朽骨如天球。
齐女门前六里路,荞麦茫茫少封树。下马犹寻董相陵,飞凫孰辩孙王墓。
青草黄茅万死乡,蝇头细字写巾箱。起草尚传哀痛诏,闭门自验活人方。
永贞求旧空黄土,元祐青编照千古。人生忠佞看到头,至竟延龄在何许。
君不见华山山下草如熏,石阙丰碑野火焚。樵夫踞坐行人唾,传是崖州丁相坟。
陆宣公墓道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陆宣公墓道行》是一首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创作的古诗,全诗共八句28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诗歌原文:
延英重门昼不开,白麻黄阁飞尘埃。
中条山人叫阍哭,金吾老将声如雷。
苏州宰相忠州死,天道宁论乃如此。
千年遗榇归不归,两地孤坟竟谁是。
人言藁葬留忠州,又云徵还返故丘。
图经聚讼故老閧,争此朽骨如天球。
齐女门前六里路,荞麦茫茫少封树。
下马犹寻董相陵,飞凫孰辨孙王墓。
青草黄茅万死乡,蝇头细字写巾箱。
起草尚传哀痛诏,闭门自验活人方。
永贞求旧空黄土,元祐青编照千古。
人生忠佞看到头,至竟延龄在何许。诗歌解读与赏析:
- 开篇描写:首两句“延英重门昼不开,白麻黄阁飞尘埃”,描绘了宫廷重门紧闭的场景以及官员们忙碌穿梭于高阁之间的情形,展现了朝廷内的权力斗争和紧张气氛。
- 历史事件反映:第三句“中条山人叫阍哭,金吾老将声如雷”通过山人的悲嚎和老将的怒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
- 政治讽刺:“苏州宰相忠州死,天道宁论乃如此。”这一句揭示了朝政的腐败和权臣的横行无道,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政治黑暗的不满和对正义的渴望。
- 历史争议:“又云藁葬留忠州,又云徵还返故丘。”这一句展现了历史上对于忠臣的处置方式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反映出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民间传说:“图经聚讼故老閧,争此朽骨如天球。”这句描绘了民间对于历史事件的争论不休,以及对亡者的无尽追念。
- 自然描写:“齐女门前六里路,荞麦茫茫少封树。”通过自然景象来衬托出人世间的荒凉与悲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 人文关怀:“下马犹寻董相陵,飞凫孰辨孙王墓。”这里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探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先贤的缅怀。
- 历史反思:“青草黄茅万死乡,蝇头细字写巾箱。”这一句描绘了荒凉之地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关注。
- 道德观照:“起草尚传哀痛诏,闭门自验活人方。”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于政治清明的追求和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
- 哲理思考:“永贞求旧空黄土,元祐青编照千古。”这两句寓意着历史的轮回和时间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教训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期许。
- 人生感慨:“人生忠佞看到头,至竟延龄在何许。”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探询。
- 政治立场:“君不见华山山下草如熏,石阙丰碑野火焚。”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自己对于政治腐败和权力斗争的看法。
- 历史评述:“樵夫踞坐行人唾,传是崖州丁相坟。”这一句揭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们对于历史遗址的不同看法。
- 艺术手法分析:
- 意象运用:诗中大量使用自然景物作为比喻,如“荞麦茫茫少封树”、“青草黄茅万死乡”,这些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
- 对比修辞: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天堂和地狱、忠臣和奸臣的命运,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深度。
- 象征手法:某些意象可能具有象征意义,如“青草黄茅”可能象征着荒凉和衰败。
- 音乐性: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使得阅读过程中产生音乐般的节奏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 文化背景介绍:
- 历史时期:《陆宣公墓道行》创作于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为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文学风格:此诗属于明代诗歌的范畴,体现了明代诗歌的豪放和直率的风格。
- 社会影响评估:
- 文学价值:该诗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 教育意义:该诗被用作教育工具,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和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陆宣公墓道行》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历史事件,也传达了作者对于历史、政治和个人信仰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