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英重门昼不开,白麻黄阁飞尘埃。中条山人叫阍哭,金吾老将声如雷。
苏州宰相忠州死,天道宁论乃如此。千年遗榇归不归,两地孤坟竟谁是。
人言稿葬留忠州,又云徵还返故丘。图经聚讼故老哄,争此朽骨如天球。
齐女门前六里路,荞麦茫茫少封树。下马犹寻董相陵,飞凫孰辩孙王墓。
青草黄茅万死乡,蝇头细字写巾箱。起草尚传哀痛诏,闭门自验活人方。
永贞求旧空黄土,元祐青编照千古。人生忠佞看到头,至竟延龄在何许。
君不见华山山下草如熏,石阙丰碑野火焚。樵夫踞坐行人唾,传是崖州丁相坟。

《陆宣公墓道行》赏析

钱谦益的《陆宣公墓道行》是明朝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一位忠诚的大臣在遭遇不幸后,被草率埋葬的情景,以及人们对其死因的争议和猜测。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代官场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首句“延英重门昼不开,白麻黄阁飞尘埃”,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朝廷内廷重门紧闭、官员们匆忙处理国事的景象。这不仅仅是对当时政治氛围的写照,也反映出了诗人对朝廷内部斗争的深刻洞察。随后,“苏州宰相忠州死,天道宁论乃如此”,则是直接指出了一个朝廷高官——苏州宰相因忠心于国而不幸离世,却引来了天理难容的非议。

诗中的“千年遗榇归不归,两地孤坟竟谁是?”表达了一个关于忠臣死后是否应安葬原籍的疑问。这种疑问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死者归宿的关切,也反映了对忠贞之士的深深哀悼和尊敬。诗人在这里运用了设问,使得诗句更具思辨性,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力量。

诗中还涉及到了关于墓地归属和忠奸评价的不同观点,“人言藁葬留忠州,又云徵还返故丘”。这一部分展现了当时社会上对于死者葬礼方式的不同议论和看法,以及对死者生前功过的评价标准。这种社会现实的反映,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最后两句“青草黄茅万死乡,蝇头细字写巾箱”则以更为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坟墓荒凉的场景。这不仅是对死者墓地的写实描述,也是对整个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的象征。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哀伤和对历史的沉思。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通过对宫廷内外事件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之争,忠奸之辨,以及社会公正与个人尊严之间的张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