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升遐日,南徐恸哭时。
攀髯生有愿,临穴死无期。
侍从朱衣隔,胪传玉笔遗。
奔丧吾岂敢,亦欲报恩私。

【注释】

九月初二日:九月初四。遗诏:皇帝的死前命令。奉神宗显皇帝(徽宗)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遵照皇帝生前的命令,在京口为徽宗服丧哭泣。

北极升遐日:即“升遐之日”,指皇帝驾崩的日子,古人常以北极星代指南极,故称帝位在天上曰“北极”。

南徐恸哭时:南徐州是当时宋朝的一个重镇,徽宗曾在此居住并改年号为“建中靖国”,所以此处用“南徐”代徽宗。

攀髯生有愿:意指想追随皇帝的遗命而行事。有愿:有所期望。

临穴死无期:意指死亡的时间无法预料,没有确定的期限。穴:坟墓。

侍从朱衣隔:意思是说,自己作为皇帝的侍从,却隔着朱衣侍卫,不能接近皇帝。

胪传玉笔遗:意思是说,自己在皇帝生前曾受恩赐,现在皇帝驾崩了,自己的责任就是按照皇帝生前所嘱托的去执行,也就是“奉遗诏”、“遵遗命”。

奔丧吾岂敢:意思是说,自己不敢因为悲痛而耽误了奔丧之事。奔丧:奔赴祖坟,表示哀悼和祭奠。

亦欲报恩私:意思是说,自己也想报答皇恩,但自己只是一介布衣,力量有限。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末年大臣蔡京被贬谪到岭南时所作的一首挽歌。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徽宗皇帝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因不能随侍在侧而深感愧疚的心情。全诗情感真挚,言辞恳切,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

首联“北极升遐日,南徐恸哭时”写诗人得知徽宗驾崩的消息后,悲痛万分,急忙赶到京城为徽宗服丧,表达出诗人对徽宗皇帝的深深哀思。这里的“北极”指的是北天极,古人认为北极星代表着天界,因此用“北极升遐日”来比喻徽宗皇帝的驾崩。而“南徐”则是指南徐州,这里代指皇帝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颔联“攀髯生有愿,临穴死无期”则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诗人希望能够追随皇帝遗诏而行事,但却又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皇帝驾崩,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悲伤。

颈联“侍从朱衣隔,胪传玉笔遗”则描绘了诗人在皇帝身边的场景,他虽然身处皇宫之中,却无法近距离地看到皇帝的遗容,只能在远处默默地祈祷和怀念。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他对皇帝生前所受恩赐的感激之情,认为自己应该按照皇帝生前所嘱托的去执行遗言。

尾联“奔丧吾岂敢,亦欲报恩私”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大臣,没有能力承担起这样的重任,但他仍然想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报答皇帝的恩情。这里的“报恩私”是指回报皇帝的个人恩惠,而非国家之恩。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徽宗皇帝驾崩后的情景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皇帝深深的敬爱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动荡不安、人心惶惶的社会现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