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枕眠方足,晴窗曝未终。
忽吹新白发,知是旧春风。
物候惊柔绿,心情怕软红。
可怜春未老,送我向江东。
春风
午枕眠方足,晴窗曝未终。忽吹新白发,知是旧春风。
物候惊柔绿,心情怕软红。可怜春未老,送我向江东。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析:
- 午枕眠方足:午时休息,睡眠刚刚满足,形容睡眠的舒适和充足。
- 晴窗曝未终:天气晴朗,打开窗户让阳光照射,但尚未彻底晒干。
- 忽吹新白发:春风突然吹拂带来了新生的白发,暗示岁月的流逝。
- 知是旧春风:似乎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又像是回到了过去的春天。
- 物候惊柔绿:春天的到来使得万物复苏,草木开始变绿。
- 心情怕软红:对柔软的红色(如花瓣)感到恐惧或不安,可能因为春天的美丽而心生忧虑或感慨。
- 可怜春未老:春天还未结束,诗人对此感到遗憾和无奈。
- 送我向江东:春天即将结束之际,诗人被送行到东边的地方,象征着离别和不舍。
- 译文解读:
- 午枕眠方足:通过“午枕”和“眠方足”表达了诗人对午后休息的喜爱,以及这种休息带来的身心放松。
- 忽吹新白发:描述了春风中不经意间吹散的新长出的白发,增添了一丝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感。
- 知是旧春风:这里的“知”字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刻感知,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怀旧的情感,让人联想到过去的美好时光。
- 物候惊柔绿:描绘了大自然随着季节变化的壮丽景象,强调自然界生命力的旺盛与和谐。
- 心情怕软红:这里“怕软红”可能指的是对柔弱、易逝之物的恐惧,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持久的感慨。
- 可怜春未老:突出了春天虽美却转瞬即逝的特点,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无法把握的哀愁。
- 送我向江东:以“江东”作为送别之地,象征着一种离愁别绪,同时可能也暗含了一种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 文化背景:
- 王安石《春风》:王安石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更通过“一马春风北首燕”等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既希望改革又担忧变革带来的不确定性的复杂情绪。
- 白居易《春风》:此诗则更多地从个人情感出发,表达了作者在春风中饮酒赏花的快乐时光及其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白居易的诗歌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深受后人喜爱。
- 审美体验:
- 这两首诗都在春天的背景下展开,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和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春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些诗句不仅仅是对春天景象的记录,更是诗人情感的抒发,它们触动人心,激发读者对自然和生活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感悟。
- 情感表达:
- 两首诗都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来表达诗人的情感。王安石的诗中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有对未来的期待;白居易的诗则更多关注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在不同背景下的情感变化,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并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动。
- 历史影响:
- 这两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因为它们的艺术成就,还因为它们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王安石的诗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而白居易的诗则展示了他对个人情感的独到见解。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创作的典范,也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