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木末楼有作

狠石千年指旧名,孙刘霸业若何成。
平原牧马秋游猎,古木惊风夜整兵。
天际帆樯沙屿迥,云中台殿暮烟轻。
微生有幸恣游览,木末楼高坐晚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木末楼有作》是清代诗人鲍之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政治抱负的无奈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鲍之兰,字畹芳,丹徒人,皋长女、何澧室。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其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还涉及其他文体。
  • 诗作内容:鲍之兰在诗中描述了他登木末楼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1. 诗歌结构
  • 形式特点:《登木末楼有作》为七言律诗,这种形式要求诗歌具有严谨的对仗和平仄韵脚,体现了古代诗歌的美学特征。
  • 内容安排: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木末楼周围的景象,后半部分则转向诗人的个人感受和思考。
  1. 艺术手法
  • 意象选择:诗中的意象丰富,如“孙刘霸业若何成”暗示了历史英雄的业绩,而“微生有幸恣游览”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乐趣的追求。
  • 语言风格:鲍之兰的诗歌语言精炼,善于运用叠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1. 思想内涵
  • 政治理想:诗中提到的“平原牧马秋游猎”可能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环境的不满,以及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
  • 哲学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可能在表达一种超脱物外的哲学思考,即如何在生活中找到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宁静。
  1. 社会影响
  • 文化价值:作为清代文学作品,《登木末楼有作》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和审美取向,对于研究清代诗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历史地位:作为鲍之兰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文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个人修养
  • 性格特点:从诗中可以看出鲍之兰的性格温和且富有诗意,他的文学成就与其个人修养密不可分。
  • 生活态度:诗中所体现的生活态度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情怀。

《登木末楼有作》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幅描绘自然风景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诗歌的特点及诗人的情感世界。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能够提供美的享受,还能启发人们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