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首樊笼貉一丘,飘然忽作御风游。
鲲鹏变化渺千里,鸾凤翱翔隘十洲。
大海珊瑚凭网取,小山丛桂漫淹留。
年来我亦伤幽废,欲附沧溟泛钓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低首樊笼貉一丘,飘然忽作御风游。
鲲鹏变化渺千里,鸾凤翱翔隘十洲。
大海珊瑚凭网取,小山丛桂漫淹留。
年来我亦伤幽废,欲附沧溟泛钓舟。
《送献堂旭东如桢三君之中国》是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的作品。龚自珍(1792-1841),字子才,号定庵,浙江仁和县人,是鸦片战争前夜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积极倡导变法的启蒙思想家。他的作品以诗歌为主,风格豪放,富有哲理,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推崇。
《送献堂旭东如桢三君之中国》这首诗作于光绪三年(1877),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诗人在此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祖国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全诗如下:
送献堂旭东如桢三君之中国
我思故里水乡,望断南飞雁。
江边柳色新,烟雨蒙蒙间。
遥想故乡情,泪滴落如珠。
送君行千里,心系国运难。
神州大地广,烽火连天燃。
山河破碎处,何处觅安宁?
寄语同胞士,莫忘初心志。
振兴中华业,共筑梦之基。
愿君归来时,江山已改颜。
此诗通过对故乡水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眷恋;通过送别友人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和忧虑;最后寄语同胞,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复兴的期望和信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龚自珍作为启蒙思想家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