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怀亚清

月落空庭花影迟。绣屏欹枕梦回时。咫尺城关鸿雁断,即天涯。
半壁青灯临卫贴,一窗寒雨读陶诗。别后深闺无限事,总堪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摊破浣溪沙·怀亚清》是钱凤纶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更为详细的解析:

  1. 作者简介
  • 钱凤纶,字云仪,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晚清时期著名的词人之一。其词作风格典雅,擅长描绘女性情感与自然景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与情感世界。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月落空庭花影迟。绣屏欹枕梦回时。咫尺城关鸿雁断,即天涯。半壁青灯临卫贴,一窗寒雨读陶诗。别后深闺无限事,总堪悲。
  • 翻译:夜深人静,月光洒满空旷的庭院,花影拖曳着长长的影子,仿佛迟迟不愿离去。我斜倚在绣屏旁,枕边传来阵阵花香,随着梦境渐渐回归现实。尽管近在咫尺,但眼前的城关却阻断了鸿雁的飞翔,让人感到仿佛身处遥远的地方。四周只有半壁的青灯映照着,一窗细雨淅沥,我在寂静的环境中阅读陶渊明的诗篇,感受他的高洁情操。自从离别之后,深宅大院里充满了无数的事情,让人不胜唏嘘。
  1. 诗词赏析
  • 意境深远:《摊破浣溪沙·怀亚清》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夜晚氛围。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一个女子在深夜中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 情感细腻: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室内环境的描绘,传达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尤其是“半壁青灯临卫贴,一窗寒雨读陶诗”一句,展现了主人公在寂静环境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心境。
  • 艺术手法: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如“咫尺城关鸿雁断”,不仅形象地表达了距离感,也增强了诗的意境美。同时,诗中的用典(如“读陶诗”)增添了文化内涵,使得整首词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描述,还反映了当时的文人生活状态和审美趣味。
  1. 历史影响及意义评价
  • 文学价值:作为清代晚期的词作,《摊破浣溪沙·怀亚清》体现了传统文学的美学特征,同时也展示了词人在表达技巧和情感深度方面的成就。
  • 文化传承: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情感,成为研究清代词风变迁的重要文本。
  • 情感共鸣:对于现代人而言,这首词中蕴含的情感依然具有强烈的共鸣效果,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能在类似的情境中寻找到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慰藉。
  1. 艺术表现技巧
  • 情景交融:词中将人物的情感状态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象征与暗示:使用“鸿雁断”、“天涯”等元素作为象征,不仅加深了诗歌的主题,也让读者能够在不同的层面解读其中的含义。
  • 韵律与节奏:词的韵律和节奏设计巧妙,既符合古典诗词的审美要求,又适应了抒情的需要,使得诗歌更加悦耳动听。
  1. 社会与文化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词创作于清朝晚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文化碰撞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 文化环境:词人生活在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时代,他的创作受到了当时文人雅集和文人画等艺术形式的影响。
  • 社会情绪:晚清时期,社会情绪复杂多变,民族危机和外来压力并存,这种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往往承载了深厚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情感。

《摊破浣溪沙·怀亚清》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更在文化传承和社会意义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分析和欣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也能从中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