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庚午五日哭母

犹记春时,新梦破、乳莺初啭。曾几日、韶光都尽,骤惊心眼。蒲叶欹风寒翠色,榴花着雨垂红瓣。最伤情、时物总如前,亲难见。
悬艾虎,飘金线。敲画鼓,轰雷电。看儿童绕膝,更教肠断。楚些空传骚客恨,江涛似诉曹娥怨。愿相逢、角黍入重渊,逢亲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庚午五日哭母》是清代诗人钱凤纶所创作的一首词作,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哀伤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内容和背景:

  1. 作品原文
    犹记春时,新梦破、乳莺初啭。曾几日、韶光都尽,骤惊心眼。蒲叶欹风寒翠色,榴花著雨垂红瓣。最伤情、时物总如前,亲难见。悬艾虎,飘金线。敲画鼓,轰雷电。看儿童绕膝,更教肠断。
  2. 作者介绍
  • 钱凤纶,清代著名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创作经验闻名于当时文坛。钱凤纶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尤其擅长写景抒情的词作。
  1. 诗词鉴赏
  • 情景交融:该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以及母亲的形象和动作,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失去亲人后的悲痛与空虚。
  • 语言优美:钱凤纶的语言表达细腻而富有画面感,使得读者能够通过词句感受到场景的美好以及内心的忧伤。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词作产生于清代中期,这是一个封建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但文人墨客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文化氛围:在清代,文人雅集成为一种风尚,诗酒趁年华成为了许多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钱凤纶的作品体现了当时文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追求。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钱凤纶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例如“蒲叶欹风”和“榴花著雨”,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季节变化中的自然景象,也隐喻了作者心中的孤独和失落。
  • 情感深沉:整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和对母亲形象的回忆,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哀思,情感深沉而真挚。
  1. 影响评价
  • 文学史地位:钱凤纶的这首词作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其艺术成就和情感深度受到了后世学者和读者的高度评价。
  • 现代价值:尽管时间已经过去数百年,这首诗仍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也是现代人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时,寻找精神慰藉的一种方式。

《满江红·庚午五日哭母》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亲情和哀伤情感的词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它的学习和鉴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诗词的艺术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人生智慧和情感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