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阑干

晚来独倚静生凉,隔却花光风送香。
竹影萧疏依录曲,赚他明月到回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阑干》是清代诗人钱蘅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信息:

  1. 作者背景
  • 钱蘅生,字佩芬,号杜香,浙江平湖人。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不仅是一位工诗善画的诗人,还是翰林院侍讲张金镛的妻子。她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她的丈夫任职翰林院时期,这一时期也见证了她的文学成就。
  1. 创作特点
  • 《咏阑干》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诗句通过对阑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晚来独倚时的宁静与凉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
  • 通过“竹影萧疏依栏曲”等词句,诗人不仅描绘了阑干本身的形象,还巧妙地将其与周围的环境和情感联系起来,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动感。同时,“赚他明月到回廊”这一形象的比喻,更是将诗人的情感和阑干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视觉与感情上的互动。
  • 在整首诗中,钱蘅生利用了多种象征和隐喻手法,使诗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层次。例如,“隔却花光风送香”中的“花光”暗示了季节的变化,“风送香”则让人联想到春日的花香,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氛围。
  1. 主题思想
  • 《咏阑干》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对生活细节的感悟。它反映了诗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下,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自身情感的反思。通过对阑干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美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珍视。
  • 此外,《咏阑干》也反映了诗人对传统美学的追求。在这首诗中,钱蘅生巧妙地运用了传统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兴手法、意象组合等,使得整首诗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充满了古典美的气息。
  1. 艺术价值
  • 从形式上看,《咏阑干》简洁明了,语言精炼,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地服务于表达主题的需要。这种简洁而有力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传播力。
  • 从内容上看,《咏阑干》通过对阑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使得诗歌不仅仅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
  • 从文化价值上看,《咏阑干》作为清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清代诗歌的风格和特色,也为现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咏阑干》是一首充满韵味和情感的优秀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通过学习和研究这首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