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苍茫里,风平水不波。
江空来雁少,山远夕阳多。
渔艇数行集,征帆几阵过。
白云亲舍在,归信待如何。
江天晚眺
介绍
“江天晚眺”并非一个公认的文学作品,而是指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江亭晚眺》。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日落时分登上江边亭子远眺的景象,展现了秋江之美和作者的心境。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相关介绍: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他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王伯安”,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思想家。他的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作品原文:“日下崦嵫外,秋生沆砀间。 清江无限好,白鸟不胜闲。 雨过云收岭,天空月上湾。 归鞍侵调角,回首六朝山。”
作品鉴赏:《江亭晚眺》作为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也表现了他对于人生和历史的哲思。全诗以江楼晚眺为题,通过描绘江天晚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昔岁月的怀念。首联“日下崦嵫外,秋生沆砀间”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秋日黄昏画卷;颔联“清江无限好,白鸟不胜闲”则通过对清澈江水与悠闲白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颈联“雨过云收岭,天空月上湾”以天气变化为线索,展现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尾联“归鞍侵调角,回首六朝山”则通过回望历史古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总体而言,《江亭晚眺》以其丰富的意象、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江亭晚眺》的创作背景是宋代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临川集》中有记载显示,王安石在任职期间,经常因政治原因被贬或罢免,这使得他在官场上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谪到江州等地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江亭晚眺》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它不仅是王安石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以及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