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三闾大夫离骚后

瓦釜既用事,黄钟故应弃。众醉乃独醒,尤为同列忌。
主听复不聪,孤臣数益穷。疏后旋见谪,谁能鉴其衷。
《卜居》以明心,《离骚》以寄慨。终与汨罗沈,朴忠何由遂。
至今沅湘间,悲风绕荒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谢兰生并未创作名为《题三闾大夫离骚后》的文学作品谢兰生是清代诗人,其真实姓名为李厚庵,并非谢兰生。《题三闾大夫离骚后》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屈原所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楚国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强烈不满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以及对楚国前途的忧虑。以下是有关这首诗及其背景的介绍:

  1. 诗歌原文:《题三闾大夫离骚后》是一首五言古诗,原文如下:
    瓦釜既用事,黄钟故应弃。
    众醉乃独醒,尤为同列忌。
    主听复不聪,孤臣数益穷。
    疏后旋见谪,谁能鉴其衷。《卜居》以明心,《离骚》以寄慨。终与汨罗沈,朴忠何由遂。至今沅湘间,悲风绕荒寺。

  2. 诗歌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作者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了这首诗,用以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情感。屈原作为楚国的大夫,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至流放地,生活条件艰苦,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信念,希望能够复兴楚国。

《题三闾大夫离骚后》并非清代诗人谢兰生的作品,而是唐代著名诗人屈原所作的五言古诗。该作品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屈原的政治理想和对楚国命运的深刻关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经典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