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黄韭畦

沧江地僻无佳客,雨落狂花满敝庐。
端节忆逢车马至,春风乍领笑谈馀。
衙荒不具洪州榻,性鲁空闻圮上书。
惆怅灵岩天外碧,双峰新月对庭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黄韭畦》是清代文学家缪公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寄黄韭畦》这首诗作于清朝,其内容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时节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时光流转带来的感慨。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缪公恩,沧江人,善阴阳风鉴。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状。
  • 诗作时间:《寄黄韭畦》创作于清朝,具体年份不详。
  1. 诗歌原文
  • 诗中的“深州黄韭”指的是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特产,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之称。这种黄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自汉始,兴盛于宋,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
  • “一畦早韭登春盘,五母黄鸡荐秋黍。”这句描述了春天时早韭上桌的情景,以及秋季时以黄鸡佐餐的风俗。
  1. 诗歌鉴赏
  • 自然描写:诗中通过对雨后春韭的描绘,传达了自然界生命力的勃发,以及对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
  • 人文情怀:诗人通过对友人的怀念,抒发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不幸命运的同情。
  • 哲理思考:诗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1. 社会文化意义
  • 地域特色:诗中的“深州黄韭”不仅是一种食材,也成为了地方文化的象征,体现了地方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历史价值:这首诗作为清代文学作品的一个例子,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人文关怀:诗歌中对友情的歌颂和对不幸之人的同情,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精神。
  1. 艺术特色
  • 结构布局: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 用词考究:诗中使用的词汇经过精心挑选,既富有诗意又不失典雅,体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雨落狂花满敝庐”、“衙荒不具洪州榻”,使得诗歌的画面感强烈,富有感染力。

《寄黄韭畦》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它记录了清代的社会风貌,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这首诗的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以及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示和影响。

相关推荐